今日,由河南省职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办的“Weak-end医体融合运动矩阵培训班”在郑州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班汇聚了海内外康复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全国同仁,通过线下沉浸式学习与线上同步直播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探索运动矩阵技术的前沿发展与临床实践,盛况空前。

开幕式以我科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登上河南电视中医春晚的情景剧“老人步步稳健,防止跌倒”拉开帷幕。受党委书记王晓军委托,副院长张应福代表医院致辞。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辛瑶瑶宣布培训班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规模空前,报名踊跃,从大江南北,青藏高原到沿海之滨,原定额200名的培训班涌来百家医院近300人。
本次会议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学习热情远超预期。尽管现场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同仁报名参与,仍有许多报名者因场地容量限制无法亲临。为满足广大从业者的学习需求,大会特别开设了线上直播通道,通过多个平台吸引了近五万人次在线观看,充分彰显了“运动矩阵”这一康复新理念的巨大影响力。

在学术分享环节,大会特邀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肌骨疼痛康复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朱毅教授担任主讲。朱毅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运动矩阵在乳腺癌康复、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管理、肺癌围手术期干预以及糖尿病综合治疗等四大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学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与宝贵的实践指导。
理论结合实践,方能融会贯通。在精彩的工作坊演示环节,非线性轨迹训练系统(NTTS)联合创始人刘爽与NTTS认证教练靳翔联袂登台,为现场及线上学员带来了躯体稳定性与肌力训练矩阵的实战演练。他们通过NTTS系统精准演示了如何将复杂的康复原理转化为高效、安全的训练方案,赢得了满堂喝彩。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康复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有力地推动了医体融合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深化与普及。它标志着康复医学正朝着更加精准化、系统化和个体化的方向迈进,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

原定16日下午17点结束的培训直到18点才结束。辛瑶瑶带领依依不舍的同道参观了康复医学科和国际口腔美容中心。介绍了医院各学科建设和美好愿景。
辛瑶瑶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培训班让我们深受感动,场次安排紧张有序,没有茶歇,没有午休,往往过了饭点半个多小时还收不了场。两天的培训会议,同道们始终热情高涨,尽管明天周一要上班,几千里之外要连夜赶回的同道也把车叫到院外等着散会再走,会场始终满座,只有增加,无人退场,令人敬佩。”
辛瑶瑶最后表示:我们这这次培训安排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百家同仁都给了体谅和理解,在此一并致谢。
科室简介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去年8月由河南省职工医院原儿童康复、成人康复、康复治疗区三科整合,组建九个月完成三年预期目标。去年12月18号搬迁当天,海内外111家中西大医和同仁及领导以不同方式热贺乔迁;成立4个月获授河南省重点医学科;自编自导自演“老年人防止跌倒”情景剧登上2025河南电视第二届中医春晚;夺取省级儿康专业大赛一等奖;获省总工会机关第八届运动会男,女冠军;成功组织中国康复万里行“步步稳健,老人防止跌倒”论坛;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康复专业大赛中夺取(科普、视频)双二等奖;主任辛瑶瑶应邀在中国康复医学专业年会作专题演讲。“工人日报”“郑州日报”等官媒及众多自媒体和个人对如上成就进行了报道转发,受到广泛好评。
我科位于本院医养楼3楼、11楼、12楼,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治疗区2100平米,几十位医技护全部受过高等专业教育、进修和高级培训,待人真诚,治疗精心,功底扎实、仁义亲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好评。
本科室配有下肢康复机器人,高压氧舱,天轨系统,悬吊系统,上下肢智能主动主被动训练仪,床旁下肢智能运动康复机,下肢涡流气泡雨槽振动训练仪等先进康复设备;开展有成人康复和儿童康复两大业务板块,我们以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流程以及人性化的康复治疗环境尽力让您抬着扶着推着进来,笑着跳着跑着回家。
康复医学科
专家介绍
康复医学科

辛瑶瑶
全国首届名中医,医学史记载以来、开创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学术思想体系的先驱和中国新医学体系的奠基人张锡纯先生正宗传人,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宝贵教授传承人。
社会任职
·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关节松动技术学组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
·河南省针灸学会埋线专委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医学运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社会办医协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郑州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
·“中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技术通则”编委;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丛书编委,五年级分册副主编;
·《当代中医专科专病大系》编委,《康复科诊疗全书》副主编;
·被人才引进本院前,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大五附院、郑州大学“三育人”。

特聘专家马全胜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肌骨康复中心肌骨疼痛科主任、治疗师长。
从事康复事业20余年,擅长肌骨疾病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等众多领域。
社会任职
· 联合物理治疗师协会(香港)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管理机构专委会常务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关节松动学组主委
· 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康复治疗专委会主委
· 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肌骨康复专委会侯任主委
· 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华人肌骨物理治疗协会特约讲师
· 运动疗法治疗颈痛的中国专家共识组组员
· 中国康复指南《物理治疗分册》编委
·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丛书之《手法治疗技术》副主编
· 《康复治疗技术》丛书之《运动治疗》编委
· 参译第5版《肌肉测试与功能:姿势与疼痛》、《运动肌贴图谱》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特聘专家宋德军
硕士研究生,主管技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肌骨康复中心,物理治疗组组长。多次参加Maitland、Mulligan、冲击波等各类国际专业技术学习班并且取得国际认证证书,擅长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物理治疗,同时擅长运用内脏手法技术、前庭技术、筋膜技术处理前庭功能障碍、产后功能障碍等问题。社会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关节松动技术学组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运动物理治疗学组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运动物理治疗学组秘书,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康复治疗专委会委员,联合物理治疗师(UPTA)协会会员。

特聘专家秦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儿童专业组委员、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科研与临床转化工作组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罕见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机构联盟康复治疗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儿童神经肌肉病专业组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青年委员、康复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一城一医DMD康复治疗工作组牵头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支具矫形分会理事,UPTA成员。

赵天玲
总治疗师长,科委会召集人。
多次在省、国家、国际级培训班及竞赛中获取优秀证书及大奖。临床工作16年,治疗经验丰富。

李可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康复医学科儿康部负责人。
数次参加厅、省部、国家项目研究课题并获大奖,发表重量级论文多篇。

刘可欣
成都医学院本科,康复医学科医师组组长,科务会成员。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规培三年,获国家住院医师(康复医学科方向)规范化培训证书,以及湖北省骨科有关培训证书,治疗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