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需求。以创新思维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赋予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课题。
党建工作创新,首先要聚焦思想引领的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确保党建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过去,思想教育多以 “念文件、学报告” 的单向灌输模式为主,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学习矩阵。例如,某省党委搭建 “云端党建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动画短片、微纪录片、情景党课等鲜活形式,党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还能参与线上答题、互动讨论,学习参与率从过去的 65% 提升至 98%。同时,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开展 “行走的党课” 活动,组织党员走进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现场讲解、角色扮演、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让思想教育从 “被动听” 变为 “主动悟”,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其次,党建工作创新要体现在组织建设的创新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其组织力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往往以行政区划或单位部门为依据,存在组织覆盖不全面、党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地区探索 “跨领域、跨行业” 的党组织组建模式。比如,在城市商圈,打破商户、企业、社区的界限,成立 “商圈联合党委”,整合各方资源,开展 “党员示范店” 评选、“党建 + 营商环境优化” 等活动,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又推动了商圈经济发展。在农村地区,推行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由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 “主心骨”。
最后,党建工作创新需要完善考核机制的创新。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过去,党建考核多以 “看材料、查记录” 为主,重形式轻实效,导致部分党组织出现 “走过场”“摆样子” 等问题。新时代的党建考核应坚持 “党建引领、服务发展” 的导向,将考核指标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例如,在企业党建中,将党员参与技术创新、推动生产经营的成效纳入考核;在社区党建中,将党组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同时,引入群众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让考核结果真正反映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党建工作从 “注重形式” 向 “务求实效” 转变,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