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系列报道的镜头里,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清晨有着别样的热闹。早上七点的托万巴格勒格村,驼铃还没来得及在晨光里荡开声响,奶桶碰撞的清脆已经漫过村口。2021年时,这里的村民还在为卖一头骆驼能赚多少钱盘算,如今家家户户的驼群从两三峰扩到几十峰,挤奶、送奶的队伍能从村头排到村尾。
谁能想到,这个曾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小县城,如今靠着骆驼蹚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而新驼乳业,正是这场转型背后的关键推动者。
时间回溯至2021年,柯坪县的骆驼存栏量仅有8000多峰,村民养骆驼多是作为牲畜零星售卖,经济效益微薄,“靠驼脱贫”在当时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短短几年间,这里的骆驼存栏量飙升至5.6万多峰,几乎实现“人均一峰骆驼”,养殖规模颇具优势。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村民们日子的实实在在变化,离不开柯坪县对特色产业的精准布局,更离不开新驼乳业作为龙头企业的深度参与。
脱贫后的柯坪县,始终在寻找让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门路。当目光锁定驼奶产业时,摆在面前的难题不少。分散的养殖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村民缺乏科学养殖技术、鲜奶销路无保障……就在此时,新驼乳业作为国资持股的浙江援疆企业,带着成熟的产业理念与技术力量扎根柯坪。
在政府出台的八项扶持政策支持下,新驼乳业与当地600多户养殖户建立紧密联结。村民购买骆驼、建设圈舍可享补贴,还能参加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从驼群疫病防治到提高产奶量的技巧,专业技术员手把手教学,让“小散养”变成了“科学养”。目前,全县已有600多户牧民参与骆驼养殖,驼奶日收奶量达40吨。这些原奶经过智能化生产线的精准加工,变成一罐罐驼乳粉,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
走进新驼乳业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巴氏杀菌、负压低温蒸发、喷雾制粉等环节有序衔接。为了保留驼奶的营养成分,企业采用40℃-50℃低温浓缩蒸发技术,搭配750plus/36米低温喷雾制粉设备,让每一滴鲜奶都能转化为高品质的驼乳粉。更令人安心的是,从奶源到成品,企业建立了115道严格检测体系,涵盖蛋白质含量、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等关键维度,确保每一批产品都安全可靠。
在记者镜头中,新驼乳业销售经理现场演示源头直播,短短一小时便达成4万多元销售额,“我们的驼乳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每年销量都在翻番。”负责人的话语中充满自信。如今,新驼乳业的产品不仅获得“双有机认证”(牧场与生产加工均通过有机认证),还拿下低GI产品认证、富硒产品认证、“优质柯坪”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成为消费者心中“新疆骆驼奶”的优质代表。
产业的壮大,最终要惠及更多人。除了带动养殖户增收,新驼乳业还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从生产车间的操作工到质检专员,从物流配送员到电商客服,不少年轻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学毕业的古丽买热木,通过招聘成为企业的一名质检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好,还能照顾家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柯坪县,像古丽买热木这样选择留乡发展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
从“沙漠之舟”到“产业之舟”,柯坪县的转型故事,恰是新疆立足地域禀赋、激活特色资源、实现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而新驼乳业的实践则证明,龙头企业的引领与政府的政策支持相结合,能让地方特色资源释放更大的价值。
如今在新疆,像新驼乳业这样深耕特色产业的企业正遍地开花。它们一头连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广阔市场的消费需求,既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新驼乳业在科研领域的持续投入,从儿童驼奶产品研发到特医食品探索,这条“驼奶富民路”必将走得更稳、更远,为新疆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