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重彩画传承古代“丹青”绘画,在文化视域和审美拓展下焕发生机。“重彩”一词出现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当代画家潘絜兹先生提出“工笔重彩画”一词,蒋采蘋先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重彩画”一词,使其在表现方式与审美追求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与外延。重彩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当代画家重新认识与参与。它以色彩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色彩理念、矿物色材质的特性,大胆引进西方绘画视觉形式,以特有的造形、色彩、肌理交织而成,强化了绘画的视觉美感,丰富了当代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它重新把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与“错彩镂金”的审美趣味相结合,传递着中国传统绘画思维精髓的延续,承载着现实与历史的碰撞,体现出中国画文化品格和图式形态的当代转译。
日本画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绘画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受到中国古代绘画以及西方绘画的先后影响,在不断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确立了根植于日本风土人情的绘画风格与表现形式,展现出“幽玄”“物哀”等具有特色的审美体系。
2025年9月,《美美与共—2025当代中国重彩画与日本画国际美展》在日中友好会馆盛大启幕,为现场观众精心打造了一场兼具艺术深度与视觉魅力的精彩盛宴。
展览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郑虹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许俊教授、日中友好会馆中国代表理事黄星原先生分别致辞;参展画家陈乐作为代表发言。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重要嘉宾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健教授,东京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马晓平先生,MAKYO美术馆馆长大长惠利(马艳)女士,NPO 法人日本肖像美术馆理事长東强先生。中国艺术家代表在致辞中,系统梳理了中国重彩画在当代的传承脉络,分享其创新实践成果,同时传递出对两国艺术深化交流、共促发展的积极愿景。现场文化界嘉宾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深入解读了本次展览在推动两国艺术互鉴中的价值,寄语双方未来能开展更多形式的艺术合作。随后,各位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主持人郑虹宣布展览圆满开幕。
此次开幕仪式不仅展现了两国绘画艺术的魅力,更传递出“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理念,为展览奠定了良好开端。展览参展画家作品邀请到蒋采蘋、潘世勋、许俊、潘缨、叶健、王一帆、赵栗晖、孙震生、贾宝锋、张冬凯、王培、樋田礼子、山浦めぐみ、新生加奈、河野陽子、土井理沙、张娜、谢宗君、苏柏斗、孟繁聪、张玉仙、王晖、尚奎元、田野、董婷竹、郭华卫、梁夕子、郑虹、滕腾、牛文娟、祝思远、陈丹舒、戚辅艳、阎桦、陈慧、曾义、王二平、吴江燕、马明翔、陈乐、陈泓宇、龙小琼、李笑丹、韩红鹏、李晓华、曹健欣、王靓羽、杨斐喻、杨青、王梓珑、温翊楣、高峰、杨丽珍、冯日、王玲、寇亚楠、张峻岭、任涛、董鸣鸣、陈惊、江页丞、李宇欣、王晓松、林红英、解云涵、蔡京桦、刘丹、刘宝贵、胡玮恬、田缙、张珺、徐思敏、段霁芸等知名画家参展。展览得到日中友好会馆、当地文博机构及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支持。
在随后的研讨会中,专家们各抒己见、互鉴交流。许俊教授以“特色与品格——创作重彩山水画的感悟”为题,娓娓道来重彩山水画的发展、特点、审美,并结合自身创作以及重彩山水画面临的时代挑战,展开精彩论述;叶健教授从矿物色质地出发,系统梳理传统中国重彩画的表现语言,旗帜鲜明的道出“将物象外在特征的‘似’与内在精神的‘不似’相结合”,以及“重塑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是其追求的创作理念;张敢教授进行精彩评议并谈及艺术与科技的时代命题。研讨会还特别邀请到日本美术院同人代表宫廻正明、北田克己、村冈贵美男教授,日本美术院特待王培老师,艺术家代表们则聚焦日本画的现代发展历程,介绍其在传统基础上的探索与突破,还特别提及日本画与中国重彩画在审美意趣、创作理念上的艺术共鸣。宫廻正明教授富有趣味的讲起自身学习画山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对绿色的极致喜爱;北田克己教授回忆起赴中国学习的经历,坦言自身绘画创作深受中国汉、宋、元三朝艺术的影响,更提及通过平山郁夫先生,与中国敦煌结下了一段珍贵美好的缘分。进而根据日本院展详细介绍了日本美术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村冈贵美男教授则结合自身创作经验提出绘画的“余白”理念,这与中国画的“留白”理念异曲同工。专家们富有感情的精彩发言赢得在场观者的深度共鸣。
此次“美美与共—2025当代中国重彩画与日本画国际美展”与研讨会的举办,将两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汇聚一堂,为两国的艺术家们搭建起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展示平台,共同探寻当代语境下中国重彩画与日本画在文化交融中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