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来讲,人无论是要保持健康,还是要在生病之后恢复健康,都离不开重要的四大基础,即气、血、阴、阳。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血是运行于脉管中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富含营养,由水谷精微和肾精转化而来;阴阳则是中医理论的总纲,代表宇宙万物中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属性。在人体中,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和转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受气虚、血虚之症的困扰,那么该如何去改善气虚、血虚的症状呢,御医传承人杜丁老师在一档养生科普栏目中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
要想补血补气,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知道怎样分辨自身是气虚还是血虚。在这里,杜丁老师建议大家用可以通过观察舌象的方法来确定自身的状态。人体气虚的舌象往往有以下的特点:舌质淡白,没有光泽,若舌体还有一些偏胖、偏嫩,那么说明气虚的程度可能更严重。从身体的表现来看,气虚会使人神疲乏力、懒言少语、说话没有力气,同时动则出汗,稍微活动、走动,就会出虚汗。
针对气虚之证,杜丁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宫廷中常用的经典方剂,这个方剂出自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毕生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景岳全书》,名为:举元煎。如有需要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计量服用此方。正常剂量的举元煎药方为:人参5克,炙黄芪5克,升麻3克,白术3克,炙甘草9克。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此方重用人参、黄芪以“补气”为根本,轻用升麻以“升提”为引导。补中有升,标本兼治,使气旺则升,下陷自复。杜丁老师也提醒,如若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实热证出血和感冒未痊愈则不要使用此方。
分享过补气养生的妙方,杜丁老师又与大家讲起了血虚。那么血虚的人,都有怎样的表征呢。也可以通过舌象来判断。血虚的舌象表现为舌质颜色虽同样是淡白无华、没有光泽,但值得注意的是,血虚的白更为苍白,且随着血虚情况的加重,颜色甚至会变为惨白,没有血色。除此之外,血虚的人面色也会显得苍白、萎黄,脸色也是同样的没有光泽,唇色包括指甲的颜色也都是淡白没有血色的。且血虚的人也容易出现失眠、头昏眼花、心慌的症状。很多有血虚症状的女性,如果没有绝经的话,还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的现象。
那么有什么妙方适用于补血虚呢?杜丁老师同样为大家介绍了一个经典名方——四物汤。四物汤是补血要方之一,收录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而这本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可以看作是宋代的“国家药典”。它的出现对中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四物汤方中用到:熟地黄5克,当归5克,白芍5克,川芎也是5克。四物汤以其精妙的配伍,完美解决了“补血”与“活血”的矛盾,成为了治疗血分疾病最核心的基础方。但也要注意,阴虚发热、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此方。
通过杜丁老师的介绍,大家不仅了解了气虚与血虚的判断方法,也了解了针对气虚血虚症状的传承良方,这些方剂不仅能够守护人们的健康,更是中医千百年文化传承的瑰宝与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