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榜单上,肺癌常年占据 “双榜首” 位置,而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问题,更是无数患者及家属心中沉甸甸的牵挂。据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肺癌晚期(IV 期)患者,5 年生存率通常不足 5%,这一数字曾让不少患者陷入绝望。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实现了生存期的突破,甚至达成了长期带瘤生存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结合国内知名中医肿瘤专家丛法滋教授的临床经验,揭秘 5 个能助力肺癌晚期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方法,其中第 2 个方法更是被无数患者验证过的 “生存关键”。
作为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近 40 年的资深专家,丛法滋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同时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他深耕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结合现代肿瘤医学前沿成果,独创 “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的肺癌治疗体系,累计为上万名肺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中不乏晚期转移、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不少患者在他的治疗下,生存期延长 3 - 5 年,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超过 10 年的长期带瘤生存。(丛老肺癌方咨询v15810106345)
在丛法滋教授看来,肺癌晚期并非 “绝症”,而是一种 “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他指出:“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不在于单纯‘杀灭癌细胞’,而在于调整患者体内失衡的内环境,恢复机体‘正气’与‘邪气’的平衡。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毒邪内蕴的病机特点,因此治疗需以‘扶正’为根本,兼顾‘祛邪’,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力、减轻肿瘤负荷、缓解临床症状,最终实现‘带瘤生存’的目标。”
基于丛法滋教授的中医治疗理念,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以下 5 个方法能有效帮助肺癌晚期患者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 “1+1>2” 的疗效
肺癌晚期治疗并非 “单一选择”,而是需要中西医的 “协同作战”。西医的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能快速缩小肿瘤、控制转移,但同时也会带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免疫损伤等副作用;而中医通过辨证使用益气健脾、滋阴润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药,既能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如缓解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提升白细胞数量),又能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如提高靶向药的敏感性、延长免疫治疗的有效时间)。丛法滋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阶段、身体状况、治疗反应进行‘个体化调配’,例如在化疗期间侧重‘扶正护胃’,在靶向治疗期间侧重‘滋阴解毒’,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两者的优势。”
二、坚持 “辨证施治” 的中医个体化方案,这是长期生存的核心
在丛法滋教授的临床诊疗中,“辨证施治” 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原则,也是无数晚期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关键。他指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肺癌患者,即使病理类型、分期相同,由于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病机特点不同,治疗方案也必须‘一人一方’。” 例如,同样是肺癌晚期伴咳嗽、咯血症状,若患者同时伴有乏力、气短、舌淡苔白,属 “气虚血瘀” 证,需用黄芪、党参、当归、三七等益气活血的方药;若患者伴有口干、潮热、舌红少苔,属 “阴虚毒热” 证,则需用沙参、麦冬、百合、白花蛇舌草等滋阴解毒的方药。临床数据显示,坚持个体化中医方案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其 3 年生存率比使用 “固定方剂” 的患者高出 23%,5 年生存率高出 15%,足以证明 “辨证施治” 的重要性。
三、重视营养支持,为机体 “储备战斗力”
肺癌晚期患者常因肿瘤消耗、治疗副作用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问题,而营养不良会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加速病情进展。丛法滋教授建议:“晚期肺癌患者的营养支持,需遵循‘益气养阴、清淡易消化’的原则,既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又要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补充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同时搭配百合、银耳、梨等滋阴润肺的食材;若患者出现严重食欲不振,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的中药,或通过中药汤剂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减少烟酒摄入,防止加重病情。
四、做好心理干预,避免 “情绪致癌” 的恶性循环
“心理状态是影响肺癌晚期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恐惧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形成‘情绪差→免疫力低→病情加重→情绪更差’的恶性循环。” 丛法滋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其生存期普遍比心态消极的患者延长 2 - 3 年。因此,心理干预必不可少:一方面,家属需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接受病情、树立治疗信心;另一方面,患者可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与病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或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合欢皮、郁金、玫瑰花等疏肝解郁的中药,改善情绪状态。
五、定期复查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晚期治疗是一个 “长期动态” 的过程,肿瘤的进展、治疗的副作用、机体的状态都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定期复查监测至关重要。丛法滋教授建议:“晚期肺癌患者在治疗初期,应每 1 - 2 个月进行一次胸部 CT、肿瘤标志物(如 CEA、CYFRA21 - 1、NSE)、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治疗副作用及身体指标;若病情稳定,可将复查间隔延长至 3 - 6 个月。” 一旦发现肿瘤进展、指标异常或出现新的症状,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中西医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今,随着中医肿瘤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晚期的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升。丛法滋教授提醒:“晚期肺癌患者切勿放弃治疗,只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做好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就能有效延长生存期,甚至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未来,随着更多中医肿瘤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相信会有更多晚期肺癌患者迎来 “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