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实干家”之姿扎根新都 书写基层服务答卷
2025年共青团中央“青年实干家计划”启动以来,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素利主动响应号召。西南石油大学为“青年实干家”搭建实践平台,新都区提供深入基层、对接民生需求的广阔场景,依托多方有力支撑,她扎根成都市新都区基层社区,从正因社区到马超社区,以“理论扎根实践”为指引,牵头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用一系列务实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成为校地协同服务基层的重要力量。
锚定需求搭桥梁 筑牢新就业群体服务根基
入驻新都街道正因社区后,刘素利率先以专题会议为抓手凝聚服务共识。2025年2月起,她全程参与社区“青年实干家计划”工作会,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围绕社区党建提质、商住一体化治理建言,承诺助力党建宣讲与宣传工作;5月中期推进会上,她聚焦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需求,与团区委、社区等多方研讨,明确“新享家・正因骑手之家”驿站建设方案——设置应急药品、手机充电等功能区,增设党建微宣讲服务,并主动承担驿站志愿服务与宣传运营任务。此后,她牵头组建9人青年突击队,汇聚不同专业学子力量,构建“党建服务+商家宣传+社区共建”服务体系,让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港湾”。
图1 正因社区召开青年实干家计划工作推进会
图2 “新享家·正因骑手之家”情况
贴心服务暖人心 织密新就业群体关怀网络
夏日关怀送清凉,青春温度暖人心。夏季高温来临,刘素利将新就业群体的户外作业保障放在心上。她积极联动正因社区,携手青年突击队开展筹备工作,在“新享家·正因骑手之家”驿站供应清凉饮用水,并反复叮嘱他们注意高温防护、安全配送,用贴心服务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保护伞”。“每次路过驿站,都能收到清凉的饮用水,心里特别暖。”外卖骑手刘师傅的话语,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真切感受。这场“夏日送清凉”活动,不仅为户外劳动者缓解了高温酷暑带来的不适,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高校青年与社区的关怀,切实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图3 青年突击队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
拓展服务解难题 激活马超社区治理新活力
2025年暑期,“青年实干家”刘素利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加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干家”实践队,联合新都马超社区“青年实干家”文雯一起推进“三下乡”实践。针对马超社区菜市场旁平房杂物堆积、文化设施缺失的问题,她与实践队队员们化身“搬运工”,完成杂物清运,通过旧书置换、自愿捐赠募集书籍,建成“菜市书屋”,并推出互动阅读活动吸引200余人参与,创新“清洁换借阅”模式,推动社区环境治理从“外力推动”转向“内生驱动”,让墨香与清爽扮靓社区街巷。
图4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干家”实践队在“菜市书屋”看书
从正因社区的会议共识到驿站服务落地,从新就业群体的清凉关怀到马超社区的“菜市书屋”建成,刘素利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初心,用脚步丈量基层需求,以实干破解治理难题,让“青年实干家”的担当在民生服务中落地生根。“我成为‘青年实干家’的初衷,是希望跳出理论的象牙塔,在基层一线找准自己的价值坐标。”她说,“在这段基层实践中,我愈发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就是要以专业为笔、以实干为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所学转化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际成效,用青春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未来,她将继续在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新就业群体关怀等领域持续深耕,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基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让青春之花在服务民生的实践沃土中绚丽绽放。
(供稿人:刘素利 倪苓瑞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