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活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东山县人民政府、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福建鹭江出版社、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经济研究会共同承办。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张拯,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翁新平,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郑立敏,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春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余兴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东山县委书记何霭等出席活动。
活动以“文化兴海 向海图强”为主题,举行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授牌和“零碳会议”授牌、《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海洋文化新书发布、“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 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发布、海洋渔业项目签约、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主题演讲等。其中,《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生动的笔触,系统梳理了东南沿海先民开拓海洋、联通中外的文明历程,为理解中华海洋基因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 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精心串联东山岛——漳浦南碇岛、林进屿——福鼎嵛山岛等福建特色海岛,深度探索海洋生态与历史文化,以专业的视角和鲜活体验,呈现海岛之美、产业之兴。
活动现场成功签约10个海洋渔业项目,总金额21.6亿元,并开展招商对接活动,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其中,漳州东山以“区位、资源、服务、产业”四个关键词为切入口,简略但精确地介绍了东山地理人文、生产园区、设施配套等各方面优势,吸引了在场不少人的目光。
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东山县坐落于北纬23度、北回归线上,岛上海岸线长181公里,多个月牙形海湾湾湾相连,风情地标随处可见、对话山海随心而行。当前,东山正迈步在“蓝色崛起”的道路上,新型工业、文旅融合、海洋经济等齐头并进,海洋生物科技园、临港经济产业园、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等拔地而起。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上,发展机遇似波涛汇聚,发展前景如浪潮涌动,东山将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做好“海”的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福建海洋特色文化建设中展现东山风采。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以及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春声、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子铭等专家作主题演讲,专家学者们围绕“文明史视野中的中国海洋观与海洋强国战略”“从生计模式看传统中国滨海人民的生活特质”“‘闽在海中’的宿命与‘向海而生’的选择”等主题,深入探讨不同时期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为新时代福建“向海图强”提供了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
本次活动多维度推动了海洋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海洋文化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海洋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在新发展阶段运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海洋旅游赋能,编织以海为脉的交流纽带,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为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福建实践、福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