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通理是固医堂中医专家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创新发展出来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以纯手法操作、作用广泛、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康复各种疑难重症(包括肿瘤)而得到广泛认可,被称为是中医外治技术的巅峰之作。
关于骨膜通理技术的研发背景、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作用等介绍如下。
【技术背景】
一、骨的重要性
“养生先养骨”、"养骨即养命”,关于骨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从医家到民间多有论述。
《黄帝内经》:“骨者,生命之本,所以载形体也。”“骨盛则脂腴,肌肉肃,血气和。”意即骨是生命的根本,是形体的支撑,骨强则身体健康、肌肉发达、血气通畅调和。
药王孙思邈对骨的认识是:“骨为之大者也,非病脏病皮者所能及也。”即骨是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脏腑和皮肉可以企及的,言下之意,骨比脏腑和皮肤更重要。
著名的思想家孟子也论述了骨的重要性:“骨气为人之本。”说明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力量的来源。
在说明骨为什么如此重要之前,先来了解血的功能, 因为骨的重要性是建立在生成血液的基础上的。
中医认为,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濡养脏腑组织:即为脏腑组织提供营养。二是推动气机的运行:中医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即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机运行的调畅依赖血的量和行。
三是维系神志活动:中医脏腑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为“君主之官”、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静则五脏六腑皆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心主血脉的基础上,血液是神志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
换一个角度认识血液,中医认为在五脏六腑中,肾为先天之本,肾和生命的质量及长短关系最密切,相关的理论是“肾主藏精”, 掌控人一生的“生、长、壮、老、已”。
肾为什么通过“藏精”就能掌控生命,是因为肾同时具有“主骨、生髓”的功能,把两者联系起来,会发现肾的功能发挥的基础依旧是血:身体将来自于先天和后天的精微物质储藏于肾,肾将这些精微物质通过骨化生为髓、髓化精为血。
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血的重要性
西医认为血液是维持生命的核心载体,几乎完成支撑生命的所有功能:
一是运输作用: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输送至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帮助身体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是调节作用:通过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调节维护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并参与体温控制,而血液的酸碱度和体温可直接决定生死。
三是免疫防御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成分可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是身体的卫士。
临床实践证明,一切疾病的发生都和血液有关,可能是血液不足,也可能是血行不畅,解决血液的问题是养生和康复一切疾病的根本。
关于血液的重要性中西 医认识一致、关于血液都是由骨髓化生的观点中西医也是一致,骨髓是骨的组成部分,因此,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骨膜的作用】
骨膜覆盖在骨的表层,是骨的三大组成成份(骨膜、骨质、骨髓)之一,骨膜层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血管的分支穿透骨皮质深入骨组织内部,再通过骨组织内的管道与骨髓腔连通,从而使骨膜、骨质和骨髓成为一个内外相通的循环整体。外层的骨膜为骨髓造血输送氧气和铁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等造血原材料,骨髓通过与骨膜相通的小循环把生产的血液运送出来,从而形成骨髓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骨膜层血管网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虽然骨膜本身没有造血功能,但却能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骨膜和经络气血】
首先,综上所述,经络气血的生成和骨膜息息相关,下面再来看看气血的运行和骨膜的关系:
《易筋经》云:“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经络主之”,表达的意思是:脏腑和经络是相通的,但中间隔着筋骨和肌肉;经络运行于肌肉之内,肌肉通过筋膜附着在骨骼的骨膜上。
因为经络运行于肌肉之内,所以经络气血的运行情况由肌肉的柔软程度决定,肌肉松液经络通。而肌肉的柔软程度取决于与之相连的筋膜的柔韧性,筋膜柔韧有弹性,则肌肉松软不坚硬。而筋膜的柔韧性依赖于骨膜的滋养。中医学认为筋膜和骨膜的关系譬如植物和土壤,筋膜的营养来源于骨膜,解剖学也证明从筋膜层发出大量的结蹄组织深入到骨膜层,筋膜需要骨膜的滋养。分析以上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要经络畅通, 必须肌肉柔软;想要肌肉柔软,必须筋膜柔韧有弹性,而想要筋膜柔韧,必须骨膜气血畅通、为筋膜提供充足营养,即所谓的“膜起而筋坚”。
通过肌肉、经络、 筋膜、骨膜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总结为:经络气血的生成、运行和骨膜密切相关,骨膜通透是“经络通、气血旺”的基础。
【现代人的骨膜现状】
之所以要强调“现代人”三个字,是因为和前人相比、哪怕和祖辈 相比,现代人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情志因素、熬夜压力等过多的消耗,让现代人的身体代谢机能普遍下降,再加上食品添加等安全隐患,使得身体内代谢废物(习惯上称之为毒素、自由基,中医称之为气滞、血瘀、痰湿等)生成增多、排泄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的会随着肌肉的收缩运动,最后沉积到骨膜上。所以现代人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骨膜上布满一层模糊不清的颗粒状、条索状结节,完全没有老年人骨骼摸上去坚硬清晰的感觉。堆积在骨膜上的这层结节严重阻碍了骨膜的功能,成为各种疾病高发的基本病理因素。
【骨膜通理释义】
《黄帝内经 ·素问 ·调经论》指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这里的经隧指的是经络,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可概括为中医学上广为流传的那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养生以及解除疾病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疏通经络的过程。
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从外治到内调, 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总以外治法为效果精确而安全,故 《黄帝内经》有云:“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药能治病,亦能致病”、“善治者,治皮毛,内务大病,病在皮毛,首选外治,慎言内调, ”这里的皮毛泛指体表的皮肤、肌肉、经络、筋骨等组织结构。
中医所有的外治方法,无论是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还是中药熏蒸等,都是通过作用在体表的不同层面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这些层面包括上边所说的皮肤、肌肉、筋膜、骨膜等,不同的作用层面所起的效果也不同,位置越深,松解肌肉的作用越强,疏通经络的作用也就越好。因此,位于体表最深层次的骨膜才是疏通经络的最佳选择。
骨膜通理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因为是纯手法操作,所以也是外治法中把骨膜作为作用部位的一种特殊的推拿技术。此技术由通和理两部分组成,通即是疏通经络,理是调理气血,通是为了让经络气血运行通畅,理是为了让经络气血旺盛,最终通过骨膜通理达到“经络通、气血旺”的健康状态。所以,深入骨膜的通理技术被称为是“经络疏通的最佳状态”,“中医外治技术的巅峰之作”。
【骨膜通理技术简介】
关于骨膜通理的原理,上边已详细叙述,现概括如下:人体代谢的废物或毒素易沉到骨膜上形成结节,清理骨膜上结节, 一是可以促进骨髓造血、二是滋养筋膜、放松肌肉, 让运行于肌肉内的经络得到最大程度的畅通。
一、骨膜通理的基础操作
由于骨膜通理需要精准定位骨膜上结节的位置,所以强调的是指上功夫。操作时以拇指或食、中、无名指三指,借助身体的力量,以柔和稳固的力度渗透到骨膜层,找寻到骨膜上的结节,以骨膜为背景,用力搓捻开结节。操作的要点是身体发力、追求无痛、体会到结节在骨膜上散开的感觉。此操作疗法的特点是安全、适用范围广泛、即时和远期效果明显。
二、十一点骨膜通理
所谓二十一点实际是身体的二十一个部位,是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身体上容易发生骨膜淤堵的二十一个部位,分别是:颈部三角左右各一、腋下三关左右各一、肘窝左右各一、手腕左右各一、两胁左右各 一 、两髀左右各一、两腘左右各一、两踝左右各一以及肩颈、臀疗、宗筋、九脉开元、腹疗,共二十一个部位。
随着每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不同,操作指法和操作要点也各不相同,所起的作用和适应症取决于各部位的经络分布 。
关于二十一点通理的具体操作手法和要求等相关内容这里不做详述,固医堂专著《与骨同寿一骨膜通理》有详细介绍。
三、十套骨膜通理方案
方案是技术的落地实施方式,是临证应用。二十一个点就像是药房里的21种药,方案就是这些药在治疗疾病中的组合。根据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十套骨膜通理康养方案,内容如下:心脑养护、心肺养护、肝胆养护、脾胃养护、腰肾养护、生殖养护、精神养护、疼痛性疾病养护、结节性疾病养护、内动抗衰。这十套方案基本上涵盖了临床常见的近百种常见慢性病、 疑难重症(包括肿瘤)的康复方法以及益寿延年的保健技术。
骨膜通理技术不是简单的一招一式,而是包含了从中西医理论到治疗原则的系统学术成就。此技术自问世以来, 得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无论是用于养生康复,还是中医内动抗衰,均能达到极致的效果。骨膜通理是对中医外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把中医外治法的效果和康复速度都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愿此技术成为中医解除人类疾苦的最有力武器。(署名:顾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