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致力于福建锦灰堆传承的艺术家蔡晓君女士,携中国非遗艺术锦灰堆亮相使馆交流活动,以传统艺术为媒,为中智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公使衔参赞兼外交部长塞尔吉奥·巴伦苏埃拉(Sergio Valenzuela)
图为蔡晓君女士向塞尔吉奥·巴伦苏埃拉先生赠送作品
活动现场,蔡晓君向智利驻华大使及各界来宾,生动讲解锦灰堆这一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锦灰堆始于元朝,又名“八破图”,以书画技法再现历代残帖、旧简等碎片,借堆叠写实技法呈现破碎焦黄之态,是承载历史记忆的艺术形式。宋元时期,宁德三都澳、泉州刺桐港等福建东南沿海港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茶叶、丝绸等商品远销海外,贸易文书、货单、船契催生锦灰堆早期形态;到清代随陶瓷外销,锦灰堆文化被推广至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地。
图为蔡晓君女士在智利驻华大使馆发表演讲
作为家族传承人,蔡晓君对锦灰堆的研究,源于祖上与闽侨历史的深厚羁绊。姥姥祖籍泉州,家中藏有祖传贸易文书残片;迁居宁德与行医的姥爷成婚后,家中古方更激发了她对“破碎美学”的创作灵感。身为针织厂负责人的姥姥,融合祖辈锦灰堆传承与自身审美,常以线香炙烤文书残片,使其与水墨相融。70年代,母亲身为针织设计师,接过传承,用广告画、粮票等时代素材创作,并首创将锦灰堆与非遗绒花结合。家族的熏陶,让蔡晓君自幼便与锦灰堆结下不解之缘。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大三时赴美国麻省艺术学院交换,后在加州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联合创办了“艺术关爱未来”机构。在海外十几年,蔡晓君收集了许多百年洋报,这些泛黄的报纸中,既有国立图书馆流出的记录侨民生活的珍贵文献,也有从私人藏家手中拍得的与早期华人贸易相关的史料。通过锦灰堆形式让中西文化记忆实现跨时空对话。她曾在美国EL CERRITO市政厅、美国帝王谷学院博物馆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各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受邀参加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并将典礼邀请函以锦灰堆形式进行创作并珍藏,把政治文本与百年报纸残片巧妙融合。她还积极推动国际艺术交流,与美国谷歌、NASA、美国半岛艺术博物馆等机构达成合作,荣获美国加州州长和加州艺术委员会主席的嘉奖,并获得杰出人才身份。
图为蔡晓君女士在智利驻华大使馆展示作品
活动现场,蔡晓君与智利大使等领馆嘉宾深度互动,演示锦灰堆技艺要点,将专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作品赠予智利大使。该作品融合中智元素,以智利版图为底,勾勒海上丝路印记,借绒花技艺绽现智利国花风铃草,以艺术之笔传承海上丝路精神,寄寓中智情谊历久弥新。
图为蔡晓君女士作品被智利驻华大使馆收藏
从家族传承谱系步入国际交流舞台,蔡晓君以锦灰堆诠释非遗当代生命力。此次中智文化交流,让“非遗锦灰堆”跨越山海,连通侨史脉络与国际对话,为跨文化互鉴开辟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