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电之都”遇上求知若渴的“人大力量”,会碰撞出怎样的绿色火花?7月末,百慧企业家俱乐部会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在职同学会一行,深入内蒙古乌兰察布,展开了一场聚焦新能源、大数据、未来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深度研学之旅。这是一次“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场思想与未来的高频对话。
一、探访标杆:解码“零碳”路径与“东数西算”枢纽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里草原辽阔风车林立,不仅是“风电之都”,更是“东数西算”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研学团此行精准聚焦,实地探访了多个行业标杆企业。
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亲身体验“源网荷储一体化”国家级示范样板,看零碳园区如何为能源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运达能源集团:深入了解全球领先的智慧风电技术,激发校友关于风电后市场创新服务的深度思考。
华为云数据中心&优刻得智算中心:实地感受乌兰察布得天独厚的“冷源”优势如何支撑起京津大数据灾备与算力枢纽,成为“东数西算”战略落地的生动案例。
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内蒙第三,中国第一”的细分赛道行业自信。草原的菌种,草原的酸奶,中国的技术的企业理念,是地方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
二、政企对话:共话集宁发展新动能
研学考察不仅是看,更要思与行。研学团与集宁区政府举行了务实高效的座谈会。
集宁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在职同学会进行座谈,双方就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大数据应用推广、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晶热情介绍了集宁区的核心优势。富集的绿色能源、充足的光照资源,以及依托“东数西算”节点蓬勃发展的算力产业。未来将重点发力新能源开发、数字经济创新、文旅康养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裴院长介绍了人大及学院的办学理念,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愿,特别是在大数据应用推广、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寻求资源共享与突破。
随行的内蒙古北方同创董事长、平台经济、新媒体、大数据等企业负责人结合实战经验,为集宁区在大数据产业推广、文旅宣传、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思路。希望集宁区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取得更多发展新成果。
与会人士达成一致,将深化沟通协作,推动大数据与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为集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思想路演:“新能源+”的跨界碰撞
在京蒙人才科创大厦,一场围绕“新能源+”的头脑风暴热烈上演。
学院能源经济系主任宋枫系统梳理了新能源发展脉络,清晰勾勒未来趋势蓝图。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轮番登场,聚焦新能源发展前景、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技术转移创新、AI与数据模型应用、医疗技术服务、数据资产运营、电能发展史等前沿交叉领域,分享真知灼见。现场火花四溅,为新能源的无限可能打开了新思路。
四、草原之夜:篝火映照下的梦想之约
当知识探索暂告段落,草原用它特有的热情拥抱了这群追梦人。
夜幕下的草原,篝火熊熊,烤全羊飘香。在蒙古族王爷王妃的美好祝福中,同学们卸下疲惫,尽情欢畅。各位优秀企业家校友、业内精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毫无保留地分享企业发展的实战“干货”和宝贵的实战经验。这一刻,虽行业背景各异,但大家都是怀揣梦想的同行者。“明天比今天进步一点点”,成为烟火旁最朴素的信念和最有力的激励。
五、文化浸润:《敖包相会》草原史诗与浪漫
研学不忘文化体验,大型实景演出《敖包相会》震撼人心。
演出伊始,生动展现了草原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阳光洒在翠绿的草地上,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牧人们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姑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在帐篷外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则在赛马场上一展身手,矫健的身姿成为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
这是一部抗早史诗与浪漫传奇巧妙融合的佳作。草原人民围绕着敖包,举行着盛大的聚会,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那和谐美好的场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草原生活的宁静与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干旱如同恶魔一般悄然降临。在严峻的干旱面前,草原人民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团结一心举行祈福仪式。最终,他们成功战胜了困境,书写了一则可歌可泣的民族故事。而穿插其中的动人爱情故事,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六、草原逐梦:共赴绿色未来
身着蒙古族特色服饰,漫步广袤草原,同学们的身影融入这片孕育无限生机的土地。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瞬间。这份对远方的体验与感知,也深深映衬着应经人对知识与实践的执着追求。
此行,不仅是研学:
它是一次对国家新能源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核心节点的深度认知。
它是一场产学研政企多方思想碰撞、寻求合作的务实之旅。
它更是一场草原文化洗礼下,坚定追梦信念的精神充电。
研学团的每一位同学,带着乌兰察布的风、光、电、数字科技与人文滋养,将把这份前沿洞察与实践智慧,注入各自岗位,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我们追风逐日,我们未来可期!
文案:金兑 任慧峰
摄影:杨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