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诗词为载体,不断推进新大众文艺发展繁荣,6月28日,新大众文艺与中华诗词发展繁荣座谈会暨《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活动由《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天九共享集团共同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诗词与大众、人工智能与诗词创作、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等内容,讨论了新大众文艺大潮下,诗词发展繁荣的实践与可能性。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新书首发式。
《诗刊》主编李少君在致辞中谈到“天赋诗权”,他认为网络时代催动了新大众文艺的发展,其体现是新的形式、媒体、表达及生命力的更新与丰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既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平台,也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为此他呼吁,当代诗词创作要扎根传统,拥抱时代,在创新中拓宽边界,实现“修辞立其诚”的现代书写。
《诗刊》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主持活动。
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在致辞中指出:古典诗词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创作条件,年轻人能够秉持优良传统,赋予诗词创作以时代意识很难得。他从诗词创作群体、文本产生、现代性等方面对诗词发展现状予以观照,尤其是对人工智能给诗词发展带来的可能与挑战,他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文朝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历史共识切入诗词发展和时代价值,他从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守正与创新等角度,具体而微地为当代诗词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启发。
与会嘉宾就天九共享集团董事长卢俊卿的词《声声慢》进行了赏析。天九共享集团品牌公关负责人张莹从文化发掘的角度来看待诗词发展,她认为中华诗词是一座宝库,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为企业,要有推广诗词文化的责任担当,让它们在当下活起来。
青年诗人陈姝棠十分动情地朗诵了自己为复兴诗词所写下的诗句,她认为AI发展澎拜之时,原创文学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弥漫,但作为青年诗人,更应学会从旧体诗词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通过真诚的创作实践,实现诗词介入生活的现实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新大众文艺浪潮中,研究中华诗词创作的规律和现象,发掘优秀的青年诗词作者,构建当代诗词表达的文艺新范式,实现当代诗词创作与新大众文艺精神的融合,是对诗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在《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首发式上,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游翔重点介绍了诗集的策划、编选过程和出版理念,并肯定了青年作者独特的生命经验和创作风格。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也认为诗集的编选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艺术认知,是当代青年诗人创作水平的集中展示,他鼓励青年诗人要重视细节表现,把握住诗词成长的关键所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诗人结合诗词创作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不同代际思想观念和认知的碰撞,不断擦出对于新大众文艺发展繁荣的诸多思想火花。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陈廷佑、李福祥、逊白、白凌云、江岚等专家学者,刘子轩、张紫薇、殷鑫、马骁、王一舸、卫一帆、王瑞、陈怿楷、夏虞南、刘一瑭、郑晴心等青年诗人和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作家网等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