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统与创新的对话——庄晓阳、林月创陶瓷作品展在陶瓷博物馆举行,策展人郑涌颖,此次展览展出近100件(套)陶瓷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完美融合的艺术盛宴。览将持续到5月10日。
走进展区,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作品平分秋色,碰撞出奇妙火花。庄晓阳的传统工艺作品满是古典韵味,白瓷雕塑作品肤似凝脂,衣袂褶皱灵动,尽显传统工艺的精妙;器具上花鸟栩栩如生,花瓣层叠交错,在光线照耀下明暗有致。林月创的现代创新作品则是将白瓷与光纤搭配,在光芒下折射出奇幻光影,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颠覆了大众对传统陶瓷的想象,展现出陶瓷艺术在当代的无限可能。
参展者 林月创:
陶瓷它是瓷土与火焰的诗篇,亦是东方文明的精神图腾。我们两位艺术家以截然不同的视角,为这古老媒介注入当代哲思与人文温度。晓阳先生则深耕于传统的沃土,以敬畏之心复刻经典,又以当代设计重构器物的灵魂。他的创作是形而下者的匠造史诗,于釉色流淌间重现古器的神韵,更以实用美学赋予传统以生活呼吸。我的作品主要以德化白瓷薄胎为纸、Led光影为墨,将“白”的纯粹性推向形而上的追问——光与瓷的共舞,既是物质与虚无的辩证,同时它也是对东方“留白”美学的全新转译。我的作品薄如蝉翼,在冷冽的光晕中唤醒白瓷温润的在地记忆,叩击观者对于存在本质的感知。我们两位艺术家的对话,恰似“道”与“器”的千年之辩。在此刻交融共生,愿这场展览成为一个契机,引我们触摸陶瓷的边界,更加照见东方智慧在当代艺术中的生生不息。
策展人 郑涌颖:
在这场展览中,我们试图构建的不仅是传统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庄晓阳先生以匠人之心复刻经典,让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呼吸;林月创则以光影为笔,将白瓷的温润与现代科技的冷冽融为一体,叩问物质与虚无的边界。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看似分属两端,却在展览空间中形成了奇妙的张力——传统不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基因;创新亦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其灵魂的延续与转译。
策展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道”与“器”的碰撞,打破陶瓷艺术的单一叙事,让观者在传统与现代的镜像中重新审视东方智慧的当代性。我们试图呈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艺术家如何用双手和思想,将古老的泥土转化为关于存在与美学的哲学命题。
这场展览的意义,或许在于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永远根植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而传统的生命力,则在于它能不断被重新定义。当白瓷的温润遇上光纤的冷光,当古典的器型遇上当代的解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陶瓷艺术的边界被重新书写,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如何在当代语境中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这场对话,不仅属于艺术家,也属于每一个愿意驻足凝视、触摸传统的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