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是困扰无数家庭的难题。据统计,我国约 30% 儿童受鼻炎困扰,其中 40% 合并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塞、打鼾、反复咳嗽,甚至影响面容和智力发育。
而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从体质根源调理,而非单纯消炎。
中医辨证: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四大核心证型
云太医郑攀主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20余年,总结出以下常见证型:
1.肺脾气虚型(占比 60%)
症状:反复鼻塞、清涕不止、面色苍白、食欲差、易感冒。
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塞鼻窍;肺气虚→卫表不固。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通窍(常用四君子汤 + 苍耳子散)。
2.肺热壅盛型(占比 25%)
症状:鼻塞不通、黄涕黏稠、口气重、便秘、舌红苔黄。
病机:肺热上攻→腺样体充血肿大;热伤津液→鼻干咽痒。
治法:清肺泄热、软坚散结(常用麻杏石甘汤 + 浙贝母)。
3.痰湿内阻型(占比 10%)
症状:鼻塞打鼾、喉间痰鸣、舌苔厚腻、形体偏胖。
病机:脾虚生痰→痰湿凝结→腺样体肥大。
治法:燥湿化痰、散结消肿(常用二陈汤 + 夏枯草)。
4.寒热错杂型(占比 5%)
症状:遇冷鼻塞加重、流清涕,同时伴口干、舌红。
病机:外寒束表→肺热内伏→寒热错杂。
治法:温清并用、调和表里(常用小青龙汤 + 黄芩)。
接下来看一个云太医郑攀主任,门诊上的调理案例:
患儿信息:
主诉:鼻塞、打鼾 1 年,夜间张口呼吸,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
检查: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约 80%,鼻甲肿胀,舌淡苔白腻。
辨证:肺脾气虚,痰湿内阻。
处方:黄芪、白术、茯苓、苍耳子、辛夷花(包煎)、陈皮、鸡内金。
加减:每周复诊调整药量,后期加用牡蛎(软坚散结)。
外治法:穴位贴敷(肺俞、脾俞):每周 2 次,温阳化湿。
1 个月后:鼻塞减轻,打鼾频率降低50%。
3 个月后:腺样体缩小至堵塞 20%,夜间呼吸平稳,身高增长 2cm。
“中医调理鼻炎腺样体肥大,并非‘头痛医头’,而是通过辨证改善体质,从根源减少复发。” 云太医郑攀主任强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如食欲、睡眠、大便),及时发现体质偏颇。若您的孩子正受此困扰,可预约郑攀主任门诊(郑攀主任微信:zp85492),郑攀主任将为您的孩子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