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作为一种普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无疑为社会与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卒中,俗称“中风”,主要指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突发脑组织损伤,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数量中,脑卒中位居首位,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病种之一。此外,我国每年还有220万人因脑卒中致残。《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还有40%患者重度残疾。在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中,急性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源于脑血管的梗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因此功能失调乃至坏死,严重侵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脑梗。缺血性脑卒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将人的大脑比喻为田地,那脑血管就是田地里的灌溉沟渠,如果某条沟渠堵了,就会有相应的田地干旱,秧苗就会缺水死亡,大脑出现的这种情况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在生活中,身边可能也有人得过,这个病比较凶险,70%左右的人会落下后遗症,病人很痛苦,还给儿女添麻烦,做父母的就怕这个,跟脑卒中“作战“也是个长期的事,不过也不用特别担心,每个人严重程度不一样,治疗方式不一样,恢复的程度也不一样。医生肯定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只要积极配合,就能最大程度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治疗呢?卒中发生后,大脑的主血管被堵塞,要想让血流再通畅,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堵塞的血栓溶掉或者取出来,这种方法要在发病4.5小时之内就用上,不过能用的人非常少,还有出血的风险,病人来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持续13个小时了,就不能用了。那第二种方法呢?就是通过在主血管旁边开通小血管(也叫侧支血管),让血液从侧支血管流过去,就能够改善大脑组织供血,这种方式几乎所有人都能用。所以这个时候开放脑侧支循环很关键,能在发生脑梗的时候最快地提供血液,减少脑损伤。那怎么才能开通这个侧支循环呢?这个治疗比较简单,也很安全,可以用药,也可以不用药,比如做搭桥手术或把头位置放低,但还是用药更安全有效,药物的话主要是丁苯酞和他汀类药。动物药理学研究显示,丁苯肽可以阻断急性脑梗死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它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丁苯肽具有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的双重作用机制。对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被列入中国急性血性中风诊治指南。该药物适用于两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是轻中度的急性血性脑梗死的患者。第二类是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丁苯肽建议餐前服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还有两类人群不适合这种药物。第一类人群就是对芹菜和丁苯肽过敏的患者,第二类人群就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食物影响丁苯酞软胶囊的吸收,所以需要空腹口服;一天三次,一次两粒,二十天为一个疗程;建议坚持服用三个月。因为前三个月是卒中复发的高峰期,更是康复的关键期,这段时间恢复最快,三个月以后恢复速度会慢很多,遗留的残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恢复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前三个月的治疗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