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叙州区积极开展群众素质培训服务(“宜邻课堂”)试点工作,链接多方培训资源下沉村社,开设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使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
健全“参与机制链”,高标准推进体系建设
为了构建高标准的群众素质培训服务体系,叙州区从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完善培训运营机制到探索授课激励机制,着力健全“参与机制链”。发挥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作用,统筹区级志愿服务队伍10支,鼓励本区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39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80个,全面引领县、乡、村三级治理力量为群众素质培训注入活力;发挥“五社联动”综合优势,实行“公益+低偿+市场化”的运营模式,链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等多方培训资源下沉村社,目前已与9家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发挥培训人才“头雁”效应,招募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授课自主创业,给予培训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适当给予创业激励金。
建立“共享资源库”,高质量实现融合发展
为了汇聚多方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叙州区从早部署、早行动,推动阵地资源联享、项目资源联动、人才资源联用。建立群众服务阵地储备库,摸排村(社区)群众素质教育场所138个,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延伸老年大学、托育中心、城市书房、体育场馆等社区服务场所,形成“N个特色阵地”共享区域网;建立群众素质培训购买服务项目库,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项目化推进群众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同步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目前已有入库项目12个;建立群众素质培训师资人才库,统筹文广、教体、团委、司法、文联等专业人才力量,链接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校、开放大学等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目前已将律师、医生、体育教练、书画教师、音乐舞蹈家、民俗文化爱好者等 271人纳入人才库。
建设“特色示范点”,高效能推动培训服务
为了高效推动群众素质培训服务,叙州区抓住村社特色开展试点,回应群众需求设置课程,开发微信小程序助力培训。开展市级直联试点,分别在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中心村,选取3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社会资源较为丰富、居民群体较为典型的村(社区)开设主题课堂,打造了“动力金星”“绿韵下渡口”“红色瓦房”等特色培训品牌,点亮群众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回应居民需求制定特色课程,针对中青年群体,开设体育健身、网络直播、情绪管理等课程,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乐器舞蹈、心理健康、礼仪培训等课程,针对老年群体,开设书法绘画、剪纸插花、普法反诈等课程。设计开发“宜邻课堂”微信小程序,集课程发布、在线报名、预约付费、满意度评价、推广宣传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素质培训注入“智治”力量,实现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叙州区“宜邻课堂”开办近四个月来,组织有助群众素质提升、有益群众身心健康、有利群众自治服务的各类培训课程230余场,覆盖群众9000余人次。(单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