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四川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民政、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惩治“蝇贪蚁腐”,推动解决系列群众“急难愁盼”。
精准化开展好政治监督,念好行为“紧箍咒”。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只有将“严”的要求贯穿干部监督全过程,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具体就深入”,只有聚焦才能精准,只有精准才能有力。抓好政治监督,要把准监督方向,把党章作为根本标尺,重点朝着党员干部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对党“两面人”“两面派”等聚劲用力,有的放矢、见人见事地监督到点子上、要害处。做好干部监督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核心焦点”,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实现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要聚焦中心大局,让监督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公转”,综合运用“四不两直”、考核评价、谈话了解等办法,实时跟进领导干部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村社区集体经济等重点任务中的工作现状和履职风险。
常态化开展好日常管理,撑起廉洁“保护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名优秀干部能否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离不开自我约束,更离不开组织长期的严格监督管理。要把干部日常监督摆在重要的位置,使日常监督成效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抓早抓小、抓常抓细,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从源头上防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政治监督决不能大而化一、抽象处之,既应拿出细化实化措施,也要掌握一定方式方法。要既重“经常”也重“日常”,采取定期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抓好党员干部日常言行规范化,多关注干部“八小时”之外政治表现,加强对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注重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提升干部的自我约束意识。
自觉化开展好警示教育,用好思想“护身符”。“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我反省、居安思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强大武器,要让以案为鉴、以案促学真正成为日常自觉。我们党饱经磨难一路“赶考”,但仍有不少被查处的党员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把规矩规则当摆设,视各方监督如儿戏,踩“底线”、越“红线”、碰“高压线”,这既是“赶考”路上的掉队者,更成为“赶考”路上的绊脚石。这些腐败的典型案例提醒着我们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善于用典型案例、反面教材不断自我警醒、拒腐防变,要以典型案例为镜,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和错误,确保为民初心“不会变”,在事业奋斗的路上坚定不移拒腐防变。要自觉加强警示教育,多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不搞“有求式”拜年、“小圈子”聚餐,不以公谋私、以权谋利,自觉维护党员干部形象。(三台县人民医院 廖旭 雷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