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桂子山,书香与墨香交织,一场关于文学的盛宴在此拉开帷幕。9 月 28 日,“刘醒龙长篇新作《听漏》与新时代文学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由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江文艺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评论》编辑部、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一次文学盛会。
《听漏》,这部以楚地文化为底蕴的长篇小说,如同一座神秘的灯塔,引领着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探寻文学的深邃之路。它以“楚学院”为背景,以“九鼎七簋”之谜设下悬疑,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巧妙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这部作品不仅是刘醒龙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研讨会的举办背景来看,其意义深远。各界的联合主办与协办,彰显了对文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刘醒龙作品的充分肯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而这样的研讨会无疑为文学的前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的肯定,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湖北文学的发展土壤。他认为刘醒龙的新作《听漏》赓续了《蟠虺》的创作理念,深入探讨荆楚文化底蕴,为促进新时代文学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范本。这不仅是对刘醒龙个人的高度评价,更是对湖北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期许。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介绍的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桂子山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刘醒龙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中,刘醒龙能够潜心创作,不断突破自我,创作出像《听漏》这样的优秀作品。夏立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感谢,也体现了高校对文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
湖北省政协原秘书长翟天山强调刘醒龙的创作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从《凤凰琴》对民办教师问题的关切,到《听漏》聚焦青铜文化,都体现了小说家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这让我们看到了刘醒龙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认为刘醒龙及其创作是湖北文化的重要代表与名片,在中华文明的溯源与重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充分肯定了刘醒龙在湖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古新功的话语充满了对湖北文学的期待。他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对湖北文学的关心,肯定了《听漏》对新时代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同时期待湖北文学继续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章建育表示,《听漏》研讨会的召开,意在践行“两创”方针,推动武汉文学发展。这体现了武汉对文学的重视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态度。
在研讨会的分场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听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汕头大学特聘教授、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用“优游不迫,沉着痛快”评价《听漏》,精准地抓住了其叙事特点;沈阳师范大学贺绍俊教授提出“飘逸”与“志趣”相互交合的审美趣味,为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开拓新径;江苏作协副主席汪政指出《听漏》是书写考古知识、传播当代考古文化的典范;湖北作协副主席蔡家园认为考古知识在小说中驱动情节发展,展现出小说家的非凡洞察力;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是与会专家着重关照的主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先生认为《听漏》展现出天下文人灵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平教授以“人文精神大讨论”为背景解读人物形象;《文艺报》副总编刘颋女士分析了刘醒龙创作中独特的知识分子立场。
最后,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刘艳教授指出《听漏》技法成熟,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上海交通大学何言宏教授认为刘醒龙选择了与当下进步主义观不同的文化取向。这些观点让我们看到了《听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重要贡献。
在热烈的讨论中,与会者对《听漏》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刘醒龙在文学形式创新、现实生活关照,以及文化传承、时代精神探究等方面的深远意义。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为新时代文学发展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成果。
《听漏》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是刘醒龙个人的荣耀,更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文学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文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文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滋养,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新时代的文学发展书写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