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各民族的兄弟姐妹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我们龙潭湾社区越来越好。”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龙潭湾社区党委书记钟先平如是说道。
奎光塔街道龙潭湾社区有藏族、羌族、回族、满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等19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安居乐业,共计4151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是都江堰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社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发挥龙潭湾社区作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示范效应,逐步解决多民族社区“沟通难”“建设慢”等问题,街道党工委立足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制定“石榴籽”民族团结共治中心方案。为深入了解这一方案的实施情况,记者走进了龙潭湾社区服务中心,记录社区基层党员的日常,见证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以便捷服务 促“双向奔赴”
工作日下午,不同民族的基层党员代表正与钟先平书记一道交流近期的社区工作,。社区内调解角、读书室、活动区等各个功能区域整洁有序。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随处可见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交映排列,各类便民服务窗口一应俱全。
据钟先平书记介绍,龙潭湾社区为将服务中心发展为共治中心,全力完善一体化服务体系,并联动阿坝州黑水县木苏镇共建驻外党群服务阵地,打造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会客厅和黑水县木苏镇驻都江堰市党群服务阵地于一体的综合站点,形成了党员先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互动平台。
为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便捷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社区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便民服务渠道,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民政、医保、就业、教育等民生事项“代办服务”,探索“城市基层党建+飞地”的新型服务模式。
党员服务队 促团结共治
在龙潭湾社区,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习俗和生活习惯,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难题。钟书记表示,龙潭湾社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群体年龄普遍较大,普通话普及率较低,语言种类繁多,大部分民族甚至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使得语言交流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奎光塔街道和龙潭湾社区充分发挥统战委员、统战联络员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微网实格”方案,从党员、网格员入手,建设高效治理队伍。通过少数民族党员同志、基层党员结对的方式,架起少数民族社区中的“语言桥”,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的“同心圆”,推动统战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
社区聚焦基层治理、聚合赋能、团结协同、建言献策,成立由威望高、人情熟、会讲“理”的离退休党员干部组建的“一家亲”银发调解队;聘请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高校老师、文化专家等人才组建“总关情”社区讲师团;优选阿坝州流入少数民族党员骨干组建“岷江缘”流动党员服务队;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组建“往拢谈”代表委员智囊团。
四支治理队伍,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针对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疏通语言障碍,落实宣传工作、调解工作与教育工作,集智聚力做好少数民族社区共治建设,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添砖加瓦。
民族团结路 石榴结籽心
自“石榴籽”民族团结共治中心建立以来,共计解决民生事项100余件,服务1000余人次,引导少数民族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联动解决都市美丽洲物业管理、上善居业委会换届选举、安青建材市场违规建筑拆除等问题,举办“爱我中华”56个民族大合唱视频拍摄等多项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结籽心连心。”如今,龙潭湾社区怀抱着各民族儿女,逐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协调沟通质量,在基层党员的带领下,走在民族团结的广阔道路上,为构筑和谐社区、幸福奎光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