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第八届(2024)“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在之江文化中心启用周年之际举行,此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本届沙龙以“非遗载体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为三个议题:一是非遗展览展示创新理念的探索实践,探索非遗展览展示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二是非遗载体建设与传统工艺融合发展,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三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多维思考与阐释,为非遗载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依据。沙龙现场,嘉宾们通过分享经验、交流观点、探讨策略,为新时期非遗馆等非遗展示载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为促进非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建立和完善了四级保护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人文生态保护区、生态性保护示范基地、研培计划体系,还相继实施了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振兴以及曲艺传统发展计划等,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项体量巨大、社会影响力卓著的文化事业。作为浙江之江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四馆之一的浙江省非遗馆,既是浙江省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更是浙江省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的重大文化成果。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浙江省非遗馆于2023年8月29日正式开放,成为我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开馆前一天,省委书记易炼红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布展内容很有特色,很有底蕴,也很有吸引力,亲和力很强。”一年来,浙江省非遗馆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努力做到出道即出圈、开馆即爆款,在一定层面迅速成为“网红”,成为城市文化共享的重要资源。
非遗馆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持续贡献新力量、注入新动力,形成强大的“非遗馆的力量”。“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8届,在这里,大家阐发学术观点、分享实践案例,提供科学方案并关照非遗当代的价值,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过去的8年探索中,“大匠至心”杭州沙龙不断拓展升级,发展成为浙江乃至我国非遗传承、发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为推动浙江非遗转化利用,拓宽非遗传承渠道,推动非遗保护新思路的形成,提供学术支撑。
未来,浙江省非遗馆还将迎接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蕴含无限发展可能,正如省非遗馆主题标语“以有限展无限”之诠释,浙江省非遗馆将创造更多未知的空间,期待市民游客来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