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9日间,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红星传承·探忆筑梦”实践队先后前往贵州省贵阳市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学习,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江家湾)江竹筠故居实地游学探访,深入了解红色故事,溯源红色经典,取得深刻感悟。
游贵阳省工委,学先烈精神貌
8月2日,“红星传承·探忆筑梦队”成员来到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文笔街11号,作为贵阳城区唯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党史、学习红色精神的示范性场所。
上午10点,团队成员抵达中国贵州省工委旧址。这座庭院建于清乾隆年间,踏入其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九位革命先烈的浮雕墙,浮雕像以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形象描绘出革命者刚硬的形表,体现他们坚毅的精神。站在浮雕像前,那段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徐徐拉开帷幕:伟大的革命者们神情坚定,冲锋在前,与旧势力顽强斗争。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探访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 红星传承实践团成员 吕秋月 摄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党的创立时期”单元,据悉,五四运动前后,这里成立了贵州省工作委员会,联系党的创立之困难,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在“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单元,讲解员告诉团队成员,此单元描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投身武装斗争,团结一致,迎接解放的历史。一幕幕宏大场景绘成震撼人心的画卷,团队成员不禁为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所动容。
走进红岩故地,感悟革命历史
“红星传承·探忆筑梦队”成员于8月5日来到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据了解,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其主要职责为保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并面向广大群众宣传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
8月5日上午10点,团队成员到达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厅。在讲解员介绍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红岩革命历史,及纪念馆内的珍贵文物与历史资料之间的关联。团队成员称,通过这次参观,他们对红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讲解员在结束时说到:“我们在这里回顾历史,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图为团队实地探访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星传承实践团成员 龚俊豪 摄
探访江竹筠故里,传承中国红精神
8月8日下午,“探忆筑梦”团队前往江竹筠故居,望通过实地探访,感受并理解历代革命先烈拼尽全力也要反抗斗争的那份坚持。
进入故居,团队成员们目之所及之处只有一些简单朴素的家具,若不是门前牌匾上“江竹筠故居”几字,这座建筑可能只会被当做农村里的一座普通的老房子。
走进陈列馆,团队成员们看到场馆内以江竹筠烈士生平事迹为线索,分列“艰辛童年、求学立志、投身革命、并肩战斗、奔赴下川东、坚贞不屈、永远的江姐”七个单元。队员了解到,这些单元描绘了江竹筠烈士从一个有志少年成为革命英雄的成长过程,记录了她漫长而又艰难的革命历程。
讲解员为成员们特别介绍了小说《红岩》与江竹筠的关系,《红岩》中记载了以江竹筠为原型的革命英雄江姐的故事,她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坚定地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面对重重苦难,她从未动摇革命衷心。遗憾的是,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江竹筠壮烈牺性,永远留在了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年仅29岁。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探访江竹筠故居。红星传承实践团成员 高子乔 摄
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团队成员们从革命先烈的具体生平出发,身临其境地体会了革命的艰辛,加强了对革命英雄的理解,更明白了何为从自己做起,继承先辈遗志,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为时代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过此次地域跨越极大的实地探访,“红星传承·探忆筑梦”团队有了新的动力与启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重任,应将这份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辜负革命先烈对后辈的期望,让青春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蓬勃力量。(唐瑜晴 吕秋月 龚俊豪 高子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