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需要紧紧抓住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大主体,以打造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为重点,聚焦“技术创新场景、产业应用场景和商业运营场景”的融通,通过构建服务生态、搭建融合平台、成立创投基金、孵化科创企业等方式,在重点区域优先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政策引领,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突破,研发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农业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等领域,农业科技科研、转化、应用仍然任重道远。
在此背景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科技强农集结号,将“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以强调,具体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
协同联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兴农,除了政策要素之外,还需要科技、产业、金融等发展要素进行协同联动。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对较长,要补齐“短板”,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因而在产业与资本之间建立正向互惠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科技兴农的落地成果。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一模式旨在促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赋能实现三角循环,正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的模式。近年来,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得到市场和资本广泛关注。红杉中国、IDG资本、高瓴创投、金沙江创投、源码资本、祥峰投资、熊猫资本等知名VC/PE机构均在农业赛道广泛布局;同时,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也以资本投资加科技赋能的方式涌入农业科技赛道。农业科技已经成为资本下注的方向,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合成生物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根据艾格农业的数据统计,2023年1-3月,中国农业食品领域已披露的PE/VC投资金额共32.07亿元,其中生物农业(主要包含生物育种、合成生物等)吸金12.59亿元,在各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
凝心聚力,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国际格局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唤、是培育经济动能的内生需求、是企业转型做强的战略机遇。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过去的60年里,我国农业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农业总产值占全球农业总产值的22.5%,位列第一。但有测算显示,我国农业强国整体实现度为67.2%。对标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强国的特征,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质生产力发展不足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最大短板。
科技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重点区域优先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
共襄盛举,第三期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活动即将召开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科技、相关产业和金融机构沟通交流,引导各界发挥合力构建良性的农业互动创新生态,有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国家农业科技创投联合体于2023年5月成立,并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了两期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活动。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体联合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将于2024年6月21-22日在上海举办“第三期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暨‘农行杯’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场景大会”活动,此次活动以“为农业科技注入金融力量”为主题,围绕上海特色都市农业和国际领先的金融产业优势,引导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和培育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再续农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欢迎相关专家学者、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共襄盛举,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详细情况和活动报名请微信搜索“农本未来”公众号,发送“高端对话报名”可获取报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