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约有2856万视障人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在街上看到他们。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30%的视障者基本上不外出,其余的人每周也只能在家人有时间陪同的情况下外出几次。有调查显示,45%的盲人每周会外出两到三次。尽管有些盲人更喜欢外出,实际上由于视力问题,他们的活动主要局限于步行范围较小的地方。随着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很多他们之前想去的地方终于有机会去了。
出行对视障人士来说是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他们也希望能像普通人一样走出家门,感受这个世界,融入这个社会。盲道也是他们连接黑暗世界和光明社会的唯一途径。以85后的沈小成(化名)为例,他自出生以来一直是全盲,他表示虽然渴望外出,但每次外出都像是一次冒险。对于盲人来说,盲道就像是一条危险的路。在与盲人朋友的交流中,他经常听到有人不敢独自外出,因为不知道会在盲道上会遇到电瓶车还是地摊。
1月,小红书博主诺诺(化名)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和视障朋友一起去超市的过程。因为诺诺也是视障人士,因此她需要先去地铁口和视障朋友碰面,然后一起搀扶着前往超市。在前往超市的路上,他们遇到过很多没有盲道的楼梯和马路,只要靠盲杖来摸索前进。没有盲道指引的路上,他们走反过方向,碰到过摩托车等障碍物。虽然最后顺利到达超市,但这一路不是那么顺利。
盲道破损或中断不连续、障碍物阻挡、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占用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其中离不开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和维护。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就提到: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杭州市在这一方面已经在积极推行,以萧山区为例,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就牵头对全区83条亚运通勤道路及两侧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盲道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唤醒公民对盲道的关注意识,消除部分市民对盲道认知的“盲区”也非常重要。尽管盲道在街上经常可以见到,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过多关注,不了解盲道对盲人出行的重要性,也不清楚盲道上各种符号的含义。盲道有两种类型,其中行进盲道表面有长条状的凸起,主要用于引导盲人前行;而提示盲道则是凸起的圆点提示砖。主要起到提醒左右,表示有障碍物或需要转弯。为了更好的倡导礼让盲道,杭州市的共享单车会在市民与游客在扫码乘车时,共享单车会发出“文明骑行,礼让盲道”的语音提醒,手机上也会显示出“礼让盲道,喜迎亚残”的提示语。
关注盲道的日常使用情况不仅体现了对视障人士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满足视障人士日常出行的需求,提高盲道的使用频率,还折射出建设无障碍环境付出的努力,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创造一个包容有爱的文明社会。
署名:潘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