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金犇溪水产养殖基地,一个个硕大的特殊“鱼缸”格外显眼,周围聚集不少慕名而来的购买者,映入眼帘的还有养殖户捕捞、分拣,准备装运的忙碌身影,供应到春节市场。肥美鲜嫩的鲈鱼迎来“起鱼”好时节,呈现出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
顾客刘超立说,过节或是在家招待客人,鱼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而这里的活鱼既新鲜又嫩,比较好吃。面对这样繁华忙碌的景象,基地负责人周华说:“近段时间从早上五点就开始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客户开车来基地拉,日最高销售量能达上万斤。”
与平常的鱼塘养殖不同的是,这些圆形缸体正是工厂化水产养殖容器,每个缸体直径8米,养殖容积100立方米,每立方米养殖水体可容纳30公斤鲈鱼,每个养殖缸体的出产量可达到6000斤。周华介绍:“按照传统鱼塘养殖模式,占地一亩的鱼塘每批次鲈鱼产量为2000斤左右,如今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一个缸体的鲈鱼产量可以抵3亩鱼塘的产量。”工厂化水产养殖有效节约了土地、水源和成本,这种养殖方式不受天气自然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产业效益十分明显。目前,基地有20口缸,每次产出12万斤鱼,主要养殖是以鲈鱼为主。
在其中数个缸体的缸沿挂着一根根红绳,拎起来一看,下端系着的纱袋里装满了田螺。“今年我们还试点了‘鱼螺套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鱼排出的粪便是田螺的上好饲料,这样生态混养既可保持优良水质,更能提升鲈鱼和田螺的个头、肉质,口感更好。”周华喜滋滋地表示,春节办年货,来自周边县市的订单络绎不绝。
在该公司占地300余亩的生态池塘养殖基地里,十几口水塘连接成片。早在2017年,公司就开始探索建立渔业物联网系统,通过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等物联网设备和智慧渔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日常养殖数字化管理、预警监测、自动化投喂等目标。周华说,以前养鱼全凭经验,担心鱼塘含氧量不足,每隔几个小时就要看一次,经常一夜无眠。如今,得益于“智慧养鱼”模式,不再有这样的担忧,若有异常情况,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操作设备调节相关数值。
石溪村党支书记彭兆平高兴地说,高科技养鱼,彻底解决了传统养殖的环保难题,老百姓也拍手称赞。据了解,目前金犇溪水产养殖基地年总产量达60万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左右,为当地1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走出一条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加大投入,同时还将带动更多养殖户、村民发展稻鱼、菜鱼综合种养和冷链加工,为村民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提供更多渠道。”周华信心满满地表示。(孙玲 李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