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敲锣打鼓声,龙狮和“牛儿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祝福。这样的场景,还在你的记忆中吗?2月5日,双流区文化馆开展了2024年双流区“春到万家 龙狮贺岁迎新年”活动,分别在黄水镇白塔社区、楠柳社区和黄龙溪开展了龙狮和牛儿灯送福进家门、进社区、进景区新春送福进家门活动,让众多居民感受了30年前春节热闹的场景。
春节拜年 龙狮和“牛儿灯”进家门
当天上午,龙狮和“牛儿灯”们穿着盛装走街白塔社区新村,挨家挨户送上祝福。看着龙狮和“牛儿灯”走到自己家门口,居民早早准备了生菜给龙狮们“采青”,红包则代表了主人的热情,大家都想图个好彩头。有很多居民看到龙狮的盛装,便拉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和龙狮合影留念。“正月里来是新年,我牵着“牛儿”和龙狮给主人家来拜年,一拜风调雨顺万事兴,二拜五福临门挣大钱……”当天上午,72岁的黄龙溪舞龙队传承人李恩东为主人家送去祝贺时,主人家笑咪咪的送上了红包。
“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小时候一到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小孩子追着龙狮和牛儿灯看表演,那时候有的给4角、6角……”白塔社区36岁的居民夏天颤抖着激动的嘴唇说,今天简直太开心了。
在黄水镇楠柳社区,只见龙狮和“牛儿灯”送福到社区时,闻讯起来的居民络绎不绝,“张大姐,赶紧把着你乖孙出来,听说社区门口有龙狮和“牛儿灯”的表演,我都好多年都没看到过了。”居民陈梅给邻居说。
“对嘛,你等到我一起去……”居民张琴一边回答一边抱着孙子往社区赶。
活动现场,大家围着“牛儿”爱不释手,一家老小都围着牛儿摸,有胆小的小朋友在爷爷和奶奶的鼓励下,忍不住向“牛儿”伸出了手,但当“牛儿”一甩头时,小朋友又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
在黄龙溪景区,当龙狮和“牛儿灯”的表演一出场,立即引起了游客的围观,“以前黄龙奚景区开展活动我看过舞龙和打铁水的场景,象今天龙狮和牛儿灯一起在景区表演从来都没看到过。 ”成都市民江晓勇说。
“今天他们龙狮和牛儿灯来给我拜年,还送了福字和对联,非常开心。”商家李勇说,大家都图个热闹和吉利,也让感受了小时候过年的氛围。
龙狮拜年 辉煌90年代
72岁的李恩东是黄龙溪舞龙队的传承人,他在1964年的时候就跟着舞龙队当学徒,“那时候,我们在春节前半个月就要提前排练,到了正月间,我们就伴随着敲敲打打乐器节奏,带头龙狮和“牛儿灯”给大家拜年。但是,那个年代,很多舞龙队是把这个行业当成职业来做,半个月时间能挣10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4个月工资。
李恩东介绍,龙狮和“牛儿灯”这种形式的巡回拜年活动坚持了30多年。90年的时候,李恩东就是舞龙队的佼佼者,教授村民们练习舞龙和舞狮技艺,得到很多村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最多的时候拜年队伍达100多人,那时,很多村民都能练上几个招式的武术,舞起来也十分卖力。
后来,李恩东参军去了部队,因为有了舞龙和舞狮技艺,他在部队也很受欢迎,每到春节时,部队还会让他带队表演。转业后,李恩东闲来无事就练习舞龙,成为了黄龙溪舞火龙传承人,春节期间,他就会带着龙狮和“牛儿灯”在大型的活动上表演,“黄龙溪舞火龙和其他的舞龙不一样,我们去不了小场地舞火龙,只有大型的场地才耍得开。”
在李恩东记忆中,龙狮和“牛儿灯”拜年这种传统民俗,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黄龙溪的龙狮和“牛儿灯”拜年活动从除夕晚上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年除夕夜8时至10时,龙狮和“牛儿灯”队的全体成员会聚集在一起,为周边的村民表演麒麟、龙狮、武术等各类节目,深受大家喜爱。
如今,作为民俗的龙狮表演,黄龙溪舞龙队也在不断国际化,在传统套路得以保留的情况下,比赛套路得到逐步推广。近年来,黄龙溪舞龙队获得国家级非遗奖项,并且曾前往国外多个地区等地交流表演,让年轻的队员们扩展了眼界,也切磋了技艺。
双流区文化馆馆长罗希伶表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对年味活动的期盼,激活川西百姓独特的春节记忆,按照省市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区文化馆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开展了2024年“欢欢喜喜过大年”双流区“春到万家 龙狮贺岁迎新年”传统非遗民俗活动,在春节期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广大民众共建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共享社区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