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何铁山先生埋头苦思,桌上散乱着繁密的纸张,每一页的手写笔记都记载着他对汉字深刻的思考。这是他为新书《解字明德》做最后筹备的场景,也是他对中华文化的深沉热爱的体现。
早前,于水木清华BBS和北大未名BBS举行“清北十子”的选举,在众多清华、北大学子的共同投票下,从183位2010级至2018级的杰出毕业生中,选出10位较具代表性的校友。当中,清华大学占五位,北京大学占五位“清北十子”中每人所攻读的学科不一,专业领域也不同,但十子皆在自身的学习领域有杰出的学术成就,而何铁山就是当中一位。采访中,当我们向何铁山说明“清北十子”的含金量时,他只是轻轻地谈道:“只是大家吹嘘罢了,比我更优秀的校友也有很多,只是知名度较低,不为学弟妹所认识而已。深耕细作的人从来不染指功名利禄,况且,我在学术界,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呢。”对此,他好像对获选的感觉不大。
作为“清北十子”唯一的文科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何铁山在北京大学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明德奖学金、杨芙清-王阳元奖学金、田村久美子奖学金、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拔尖专业未名学士、三好学生标兵等奖励与荣誉。在北大中文系期间,何铁山师从傅刚、陆胤、钱志熙、杜晓勤等众多知名学者,并成为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成员,在杜晓勤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学年论文《春秋时期邶鄘卫三风经典化研究》和毕业论文《轴心时代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比较研究》,毕业论文获2016年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国学季刊》上发表过《苏轼〈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和《〈孟子〉〈庄子〉札记二则》。
多年来,何铁山专注于先秦诸子文本的研究,对儒学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于大学期间,与同窗施杏姑合著《汉字学视域下的孟子》。进入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后,何铁山这次以文字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剖析中华文化,推出新书《解字明德》。在书中,他通过汉字学为切入点,联系先秦经典、当代哲学、自然科学、马支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对106个常见的汉字进行深刻解读,希望为读者带来启迪。
除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外,何铁山还是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自幼学习羽毛球,曾代表香港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并在2012年全国先进城市运动会青年赛中获得男子双打亚军。他跟随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的师弟张义忠以及中国混双名将奥运冠军赵芸蕾学习羽毛球,将这项运动视为毕生的「任务」,期望将国内先进的训练方式和人性化的人材选拔制度带到香港。
在采访中,何铁山提到北京体育大学对他不同领域的发展和栽培。他表示,“北体大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的羽毛球训练,还获得了精神思想层面的培养。像赵老师她是一位世界冠军,除了技术层面,她在思想教育方面,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她让我注意到赛场上‘稳定性’和‘心理变化’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调整,接受系统的培训。除此之外,北体大还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能够让我兼顾学术与运动。”
他对北体大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北体大的老师们一直以来都是我人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对我的指导和鼓励让我在赛场上能够迈出坚实的步伐。特别是在训练后的恢复方面,北体大为我提供了系统的恢复方案,让我在这个领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受伤的可能,这样我才得以不断进步,为国争光。”
他的多重身份,既是年青学者,也是运动员,让人不禁想知道他是如何平衡这些不同领域的角色。何铁山笑着说:“古人读书,需“六艺”兼通,礼、乐、御、射、书、数,孔子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大学者。当然,我绝不是在自比孔子,只是我认为能做好自律,善用时间,便能兼顾文化学术与竞技体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北大和北体的学弟妹们树立更多多元的典范,让更多人看到文化人或体育人的多面性和卓越之处。因此,文科与体育并重,是我一直追求的平衡。”
对于未来,何铁山充满信心:“我将继续在学术和体育领域中努力前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岸三地的文化、教育和体育交流搭建更多的桥梁。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将秉持着对北大、北体的深厚感情,为我们的校友争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铁山,一个北大、北体的双科毕业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国人展示了青年人才的多样性和卓越之处。他在学术、运动、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表现,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无论是燕京的校园,还是羽毛球赛场上,都有一位名叫何铁山的年青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