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红橘,是最原始的一种柑橘品种,也是名副其实的“药食同源第一果”。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一首著名的《橘颂》,里面所讲的“橘”就是川红橘。自古以来,“橘”这个字指的也是川红橘。但如今,由于人们更偏心于新鲜的口味和无籽的便利,蜜橘、椪柑、橙子日渐成为了柑橘类水果的主流。四川一带,虽是红橘最大的产地,近年来,种植规模也萎缩的厉害。曾经市场上到处可以买到红橘,现在却几乎无人贩卖。
近年来,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内江市市中区采用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一大批新时代编织田园梦想的“新农人”纷纷逆城回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市中区的曹红春就是其中的一位。
“川红橘伴随了我的童年,从记事起,老家屋后的丘陵上,漫山遍野都是红橘树。”川红橘寄托了曹红春的乡愁,他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一心回乡发展川红橘产业,续写川红橘历史,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眼下正值柑橘成熟季,12月5日,甜城妹来到市中区朝阳镇川红橘示范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红橘树长势喜人,被枝头饱满的红橘压弯了腰,空气中都弥漫着橘子的香甜。在果园里务工的村民们搭着木梯,背着背篓,手握剪刀忙着采摘橘子。
摘下一个红橘品尝,口感酸酸甜甜的,是小时候我们熟悉的橘子味道,虽然有籽,却是它生命力旺盛的标志。“我们的红橘每年都会自费拿去做药检,每个橘子都是自然的产物,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曹红春向甜城妹介绍道。“川红橘浑身都是宝,橘子内皮白色的部分叫做橘白,主要是起到有补肺的功效,而刮下橘白剩下的橘红则是最为珍贵的一味中药,也是做川陈皮最好的原料。,而剥离橘皮后的果肉大多又能用作肥料。,”
古人推崇“陈”皮,自古有王安石的“千橘尽成陈,香随青史传”,亦有苏轼的“日长香陈皮”。据在曹红春的口中介绍,我们了解到,市场上能买到的陈皮,大多都是杂果的干皮,称不上是陈皮。,而真正的陈皮应该是红橘的皮且需经过静置脱水、自然风干、烘干烤制等一系传统工序后,陈化至少三年而成。,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陈皮才最接近古代陈皮的原状,不满三年的皮只能叫做“果皮”。由于非常的费时费手工,现在已经鲜有人制作了,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又因陈皮药用价值极高,川红橘作为上等陈皮原料便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人间至味岂于新,“三分皮,七分陈”,老陈皮“一两陈皮一两金”。中医里的陈皮,讲究的是越陈越好,经岁月沉积、时光潜藏得愈久,陈皮中的有益物质会继续转化增加,加之传统的日晒干燥和储存工艺,极大程度地保留了陈皮的营养价值,其药用价值会愈高。曹红春继续介绍:“川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它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它跟任何食物食、药材搭配都会具有辅助作用,例如陈皮荷叶茶、蜂蜜陈皮茶、陈皮普洱茶等。”
据了解,曹红春从19年开始种川红橘,总共流转土地百余亩,年产量10万余斤,加工陈皮近五千斤,产值近百万元,该基地出产的红橘、陈皮主要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
随着曹红春的川红橘产业不断发展,也为周边的村民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该种植基地平时用工20余人,季节性用工70余人。村民们能够就近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这个陈皮厂已经开了五年,我就在这儿上了五年班,开始的时候是做包工,现在是做点工,。我家就住在附近,在这儿上班,每个月能有两三千块钱收入贴补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村民余洪云满意地说道。
曹红春延续了川红橘的价值,时间给予了陈皮特殊的韵味,如今,曹红春基地的川红橘、陈皮的销量不愁销量,“接下来,我会继续如何把果园做好、,把品质做好,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便成了曹红春下一步对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信心满满。
内江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彭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