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走近广安山水工程,聆听美丽四川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介绍道,“广安山水工程”作为“中国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四川方案和四川智慧。
广安山水工程,项目总投资96.7亿元,共实施6大类工程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目前已通过省级整体项目验收,实际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3万公顷,其中,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修复7.8万公顷、林地提质改造5.3万公顷、土地综合整治2.3万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万公顷等,大幅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3.48%,区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Ⅲ类,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8.39%,全面巩固和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和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构建保护修复格局。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起“四区九带”的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推动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引领“山水工程”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保护修复,结合华蓥山区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将华蓥山区划分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生态涵养区,西槽和东槽生态保护发展区,渠江产城核心生态保护区等“三山两槽一江”六大分区。
二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构建全流程工程制度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印发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技术规范等10余个制度性文件,构建涵盖立项审批、资金使用、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制度体系。
三是坚持“两山”转化,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市场化资金筹措机制,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划支持、产权激励、指标使用、资源利用等政策措施,广安山水工程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34.45亿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了“矿山修复+旅游开发”“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森林修复+产业发展”等模式,建成产业基地10个,吸引企业入驻7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万余人,项目区于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2022年,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数。
四是加强组织保障,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横向协调、纵向联动”推进工作机制,省级层面将广安山水工程纳入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委员会日常协调事项,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等省级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地方工作督促指导,推动各地落实责任、开展工作。市县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同推进项目实施,省市县三级加强衔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按照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各项工作,在推动美丽四川建设中持续贡献自然资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