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演绎却不止一个故事,多大的沟壑,都会被各族人民战胜”。岔河姜家村村民姜彬这样说。
一条沟壑,88公里
近日,秋的早晨,微微的风,捎来丝丝清凉的气息,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本报记者及威宁自治县民宗局一行人驾车而行,一路驶向牛栏江江畔。
一路上,美景尽收眼底,当行驶到海拉镇时,2800多米的海拔上,看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色,也有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奇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豪迈气势。
到了海拉镇之后,在海拉镇安监站长赵洪俊的全程随同下,从马蹄湾顺流而下,一路途经海昌、海平、花果、海元等多个村,行到牛栏江下游,两岸高山夹峙、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深切,上游陡峭、中游险峻、下游窄缓。
支流岸坡及沟底坡度陡峻,植被差,容易滑坡、崩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一条窄窄的小路崎岖无比,山路之险,使人闻之就栗,行之则叹息不己。
被称为“最神奇的东方大峡谷”的牛栏江大峡谷,当地所说的是“望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绵延、高悬、有回响。两岸高山夹中峙,为高山峡谷地貌,河道天然落差597米,平均坡度8.7%。在威宁县境内流长88公里,江对岸便是云南省会泽县,云贵两省正是以牛栏江为界线。这88公里江两岸生活着超十万余名汉彝回苗和其他各族人民。
很多地方都是峡高谷深、江流曲折,两岸沟壑纵横、峰岭绵延。
一根“溜索”,守护几十户生命
江两岸所有来往的物资都靠人背着溜索而过,大点的牲畜、家具、物品就无法溜索带过江交易买卖,这都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其中在花果村和海元村尤最为典型。
“抬头望天顶,毡帽滚进河,土少石头多,江河穿乱石,见石不见江”所表述的就是位于花果村的大石头组。
当地各民族上百年来,祖祖辈辈都靠这20多条大大小小零星分布的跨江“溜索”维持生活和发展,每户仅拥有江边几亩土地为生计,日子过得并不逍遥自在。
房屋前面,乱石矗立,深谷急流,屋后悬崖绝壁。全组原居住着二十余户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上百年,居住的房子都是靠在后面山挖出来的岩土和石块堆砌的土墙房和石墙房,当地人出行进入都需要溜索而过,当地还有一条沿江岸而过的通道,由于要贴紧石壁行走,被当地人称为“手扒岩、擦耳岩”,前面就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江中。
山上裸露出的红土与牛栏江形成了鲜明对比,偏远、贫瘠曾是这里长久以来的标签。
一个被时代“改写”命运的村庄
可现如今的大石头组,已经全部搬迁到威宁县五里岗搬迁小区了,当地的二十多户村民已经分布在不同的小区里。
当我们走到朝阳新城刘福查和卯昌富的家中采访时,一见到卯昌富,就被他朴实无华的笑容所感染,他说到:“感恩共产党,同时也感谢各级领导干部,如今的生活,简直就是当时不敢想象的,现在却真真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用当地的话说就是‘糠箩跳到米箩’了。
当时孩子出去读书也是不容易的事,生病感冒也要走上几个小时才能买到药,坐车就更不用说了,不过现在政策这么好,出门就是医院、学校,市场就在门口,车子也可以直接坐到门口,务工挣钱也比较方便,简直就是幸福生活了。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家里家具、各种生活物品摆放整整齐齐,门后贴满了奖状,同时看出来孩子的优秀。
政府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内涵,进一步提升各族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多民族聚居的威宁自治县,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己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脉。“共谱民族团结曲,共唱和谐幸福歌”。
山路向上攀登,仿佛登天之路,山路蜿蜒盘旋,坡度陡峭,不过越过山巅,万重山迎面而来,壮阔山河、沟壑万千。
一个高峡呈现出的“平湖”
“对门看得见,相见要半天”是当地的一句顺口溜。
贵州省15座溜索改桥的工作中,威宁就有8座,溜索是当地群众出行艰辛的无奈选择。
2013年开始,威宁从溜索到桥,变的是出行方式,不变的是两地的人民群众互通的美好情意。
贵州威宁牛栏江江畔与云南会泽县隔江相望,而溜索一度成为连接牛栏江沿岸两省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威宁县委,政府及相关交通部门的溜索改桥项目,从根本上破解了两地各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成了交往交流交融互通的“希望桥、连心桥、致富桥、平安桥、感恩桥、融合桥”。
“以前没路、没桥,溜索风险大,困难,生活艰苦,近几年,路通了,桥通了,我们不用再为了过江担惊受怕,也不用怕东西卖不出去,拿不进来而发愁了,现在路上到处跑的都是小轿车、摩托车、三轮车,每家每户现在种地粮食都用车拉了,很少再有背。”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是当地抹不去的深刻记忆,翻山越岭去背水,而如今攀悬崖,穿溶洞,修水池,修水窖,架水管……,终于已经解决了,世世代代看得见水却吃不到水的困难。现如今已经修了多个水电站,其中以象鼻岭水电站为代表,也是贵州首个‘水光互补’电站,不由感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年之渴,一朝圆梦。其中玉龙水库也解决了,威宁工程性缺水的状况,有效保障了威宁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的供水需求。”
一幅美丽天成的“云贵”画卷
各族人民大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威宁自治县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民族群众在发展中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
集体经济和农村收入,海拉镇水平明显改善,涌现出许多的致富能手,教学设施得到改善,传承了上百年的“溜索”成为历史,走上了“希望”的桥,农民种地,购买农用机器,出行代步工具,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秋天真的是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千山万壑的壮丽山河、高耸入云的锦绣山河,站在山顶往下俯看时,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当真是山舞银蛇。
如今的牛栏江河畔,实现了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乡村路四通八达的连通了城乡的通行。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也成为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幸福路,更是一项获得民心的工程。
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春风一样,吹遍了希望的田野,吹遍威宁自治县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使各族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变。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把曾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紧紧跟随党和政府的脚步,迈向新征程。
(贵州民族报毕节新闻周刊陈雪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