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的检查与肠粘连的治疗一样,都是医学界的一道难题,虽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手术已经代替部分开腹手术成为一种新的肠粘连检查方式,但只要手术的本质不变,其带来新粘连的风险就没有改变。而笔者却有幸见到了一位老人,从他那里了解到了一种无创的肠粘连检查方案和背后的一段趣闻,这位老人就是研制出肠粘连中医治疗药物——复方莪术胶囊的张清华。
笔者在与张清华交流之前,对丰润新华医院目前的肠粘连检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负责人给笔者介绍,他们目前对于肠粘连的检查并不是单纯某一项检查,而是一套系统的检查方案,其核心是张清华老院长研发出来的“粘连情况造影动态观察”,以此来确认肠粘连的具体位置,然后借助超声波定向检查肠粘连的具体大小、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再借助CT进行补充筛查,从而形成一整套的肠粘连检查。
对于这三种检查和所采用的设备,起初笔者表示其他医院也都在用,但是依然无法很好地检查出肠粘连的情况,那么丰润新华医院的独特点在哪里呢?随后在笔者与张清华的交流中被一一揭开了。
张清华告诉到笔者,肠粘连检查的难点在于肠粘连在没有形成条索状粘连带之前很难被一般的检查设备发现,特别是在过去,检查设备还不发达,那就更难了。最早肠粘连的发现就是因为腹部手术的出现,以后肠粘连的检查也就只有开腹探查,再后来才出了腹腔镜。张清华老院长自身也是一名术后肠粘连的患者,他深知手术与肠粘连的关系,所以他一直坚持绝不能用手术来检查肠粘连。
笔者了解到当初,随着老院长能够治疗肠粘连的消息经过各大报道传开,越来越多的患者来找他求医,其中不但有肠粘连患者,还有怀疑自己得了肠粘连的,特别是很多患者还没有手术经历。这个时候张清华就开始头疼了,患者千里迢迢满怀希望地来求医,可不能确诊,就不能随意给患者用药,那患者不就失望而归嘛。
这时张清华脸上出现了一抹微笑并说到“可能我就是和肠粘连有缘,自己得了肠粘连,又研究出来了治肠粘连的药,最后又因为一碗面,想到了检查肠粘连的办法”。虽然那时张清华拒绝了很多未确诊的患者,但他也暗下决心要攻破肠粘连的检查这个难题,似乎人们口中的“张研究”又回来了。
但是既然被称为难题,事情怎么会那么简单,病人是送走了一波又一波,可是检查方法却迟迟没有进展,直到一碗面的出现。张清华废寝忘食地在医院进行研究,老伴则负责照顾他的起居,可是有一次中午却给张清华端来一碗“坨”了的面条。张清华自己回忆,那个时候可能自己压力太大,瞬间就觉得老伴照顾他不上心,虽然自己肠粘连已经好了,但是在饮食上还是很注意的,可老伴却这么疏忽,他就对老伴发了火。可是,那个时候他老伴却说了关键性的一句话,至今他还记得“面坨没坨你先别吼,动筷子夹夹看再说”,张清华用筷子一夹,面真的没有坨,反而根根分明。
张清华说,他就是被这件事启发了,那时他总讲肠粘连就像坨了的面条,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去拨动肠管,看看肠管是不是能够分离,不就知道有没有肠粘连了嘛。有了方向的张清华终于找到了突破点,那么接下来就是尝试和实验了。张清华回忆讲,虽然他发现可以借助压迫器和造影进行观察,但是那几米长的肠管想要准确的分离可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被他请到放射科进行免费“体检”,来测试到底如何才能准确的分离肠管,发现肠粘连。
笔者也觉得张清华真的是和肠粘连有缘吧,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经过不断地重复尝试终于总结出了“先分区,再按压,看分离”的检查方法,这也就是开头介绍的检查方案的核心。后来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方案的不断升级补充最终形成了丰润新华医院现行的检查方案。
“为患者解除后患,而非留下隐患”这是张清华老院长在和笔者交谈中多次强调的,笔者通过了解知道新一代新华人对老院长的理念有着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也相信新一代新华人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