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些失落和很多欣喜,一些惆怅和很多乐观,一些无奈和很多希望,在这里,让我们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者,看见不同又发现相同,打开心窗,抛却误解,拾起包容,遇见光,更努力凝聚光。
第一次靠近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隔着窗张望着,想看见更多,可里面好像是我无法融入的另一个世界,平静地,决绝地,远离外界。旁若无人的沉浸、置若罔闻的冷漠与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仿佛无法逾越的坎坷,我在窗前,却也在窗外,困惑迷茫,犹豫不前。
直到颤抖的小手握紧我的手掌,直到有力的手臂搭上我的肩膀,一起走向角落。能感受出,这个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难受,只能通过哭泣和尖叫来发泄。老师蹲下身,指指身体各处,细心询问他是哪里不舒服。再三确认明确了孩子并不是身体上的不舒服,只是在情绪处理上遇到了障碍,老师严肃起来,要求孩子自己数到十平静下来。“一、二、三、四、五、六”,孩子很努力的数着,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紧握的拳头露着丝丝的红,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数到六的时候又失控了,他忍不住又开始了尖叫和哭泣。老师拉住他,温柔地,又严格地,要求他再数十秒。一字一顿,随着十个数一个一个念出,颤抖的声音渐渐平稳,小小的手掌慢慢舒展,他艰难地数完了,他焦躁的情绪也奇迹般地平静了下来。旁观的我,震惊于如此艰难的情绪处理障碍更震撼于这个看似简单方式的奇效。老师们充满爱的教育理念,游刃有余的处理方式,发自心底的责任与爱,润物无声,润泽着我的心田,春风化雨,轻敲那扇窗。我在窗前,发现了光。
后来,我参与了更多的访谈和志愿。在实践中,和老师们谈话间的热情,同老师们相处时的温暖,吸引着我们走近,引领着我们探索更多。忙碌的工作没有磨灭老师们眼中的光芒,孩子们点滴的成长都会化作老师们继续努力的动力。曾经问一位老师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是什么,她说:“希望在课堂上教授给孩子们的生活知识与技能,能让他们够自力更生,过上正常的生活。”简单的期望和不平凡的初心与坚持交相辉映,点点亮光引领我们向前,星星之火点亮孩子们的希望。我推开窗,走进光。
一次次的志愿中,我一点一点感受更多,一天一天距离更近,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看见他们的艰辛努力,拥抱他们的天真可爱。他不厌其烦地问着我的生日,又一遍遍向我确认,最初莫名其妙,直到师告诉我:她曾经在她的生日时收到他的祝福。她总是笑着,笑着问我开不开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我分享快乐。我仿佛看着他们踮起脚尖,举起稚嫩的小手,叩响我的心窗。这群孩子,恰如其名,正像星星一样,纵然身处暗夜,仍坚强地、一闪一闪发着光。播种的方式即使不同,收获的依然是相同的纯粹美好:稚嫩的童真、无忧的快乐和真心的情感。我打开心窗,抛却误解,拾起包容,接受阴影,拥抱光芒。
选择靠近,于是努力发热;看见阴影中坚强的光,所以致力于凝聚光、发扬光。三个月的筹备,蛰伏的蝉终于破土,十五天的实践,蝉鸣唱响盛夏。期间,我们共进行了12次线下志愿服务,总志愿时长150+小时;团队采访了幼儿园康复部负责人、一线资深工作教师、年轻教师以及实习老师共计7位,总采访时长7h,整理采访文字40000+;团队共拍摄实践照片和视频素材1000个,共制作推送18篇,共发布视频18个;团队完成微电影脚本5000+字,拍摄微电影素材总时长80+分钟,制成10+分钟微电影。我们打开心窗,我们看见光,我们想成为光
在这里,我们见证成长,也经历成长,感动于他们的故事,也自豪于自己的故事,学会去爱,更珍惜被爱。我们的故事告于段落但“融合教育”事业的故事方兴未艾。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融合教育”正面临着教育人才短缺、社会重视度不足、机构数量无法满足特殊孩子群体需求等问题。我们真挚地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吸引更多的人向来自星星的孩子们投去关注的目光,感染更多的人包容和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鼓励更多人走近这个特别的行业。
推开心窗,我们看见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在阴影里坚强地发着光,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人也能看见那份独特而珍贵的光亮;我们热切期盼,有更多人和我们一样,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者,打开心窗,抛却误解,拾起包容;发现光,走进光,努力成为光!
北京科技大学心窗实践队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