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水利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推动水利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月1日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2023年成员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三遗之城都江堰市召开,这也是该联盟自2022年成立以来首次在线下召开会议。
此次大会由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主办,联盟秘书处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承办,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协办。来自国际水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水利行业专业机构、水利遗产管理单位以及高校院所的5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辉首先代表四川水利系统致欢迎词。他表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不仅是我们当代水利人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责任,更是促进水利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吕娟在致辞中表示,水利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水利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水利遗产更是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水利强国的宝贵文化资源。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在致辞中表示,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人治水兴水的典范工程,诚挚邀请大家在都江堰灌区开启一段心灵之旅,欣赏山水人文融为一体的独特景观,感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领会“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核心思想,了解“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理念,身临其境地感受都江堰千古传承的发展基因和文化密码。
论坛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议题、不同角度对水利遗产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学术探讨和趋势展望。其中,IWA国际水协会亚太地区总监李红以《共创智慧水世界》为题作了现场报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黄河水利出版社编审岳德军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治理文化》为题,和大家进行了探讨;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曜从“创新保护水利遗产,促进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论了保护水利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员陈东与大家分享了弯道环流输沙机制,深入挖掘水利遗产内涵的意义;宁波财经学院博士刘勇以《百年流淌杨家河》为题,重点介绍了河套灌区杨家河的发展历史;湖州水利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旭强围绕太湖溇港的遗产保护与大家进行了经验交流。
作为第一届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成员大会,此次会议还为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并通过了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章程(试行),公布了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LOGO,确定第二届联盟成员大会主办单位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据了解,2023年联盟工作主要围绕成员大会进行,联盟LOGO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大堰工技术之一的竹笼为原型,提取其中孔洞元素为标识,代表“水利遗产”;提取其竹条拟物化形成“WHAPD”5个缩写字母的笔画,往复编织出来,表达“联合联盟”的寓意;颜色则采用蓝绿组合,其中蓝色代表“水利遗产”、绿色代表“保护发展”。接下来,联盟将积极筹备“2024年联盟成员大会” 和“水利遗产保护发展学术论坛”,推出一批水利遗产保护专题论文。
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场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工程特征、历史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哲学治水思想和生态价值等,加深了对中华古代优秀水利文明、先进治水技术、深厚水利文化的理解。
据了解,作为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的5个发起单位之一,多年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依托都江堰、通济堰等水利遗产资源,积极推动在水利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交流合作,致力于推进构建水利遗产发展保护新格局。未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将认真履行发起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与联盟成员单位持续深化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合作研究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走在水利遗产保护发展的前列。
新闻多一点:
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是一个由各类水利遗产相关管理、保护和研究机构自愿组成的公益性交流合作平台。2022年4月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四川省夹江县东风堰保护服务中心、浙江省丽水市水利局、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5家单位牵头发起。同年12月1日,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目前,该联盟共有38家水利遗产管理单位加入。
联盟的宗旨是坚持保护水利遗产、挖掘历史治水经验、传承水利历史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搭建水利遗产保护技术与经验交流平台,推动水利遗产保护研究,实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促进水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