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了了,今年必须要去上小学”。对已经让儿子缓读两年的睿睿妈来说,无论如何,今年9月份都得送10岁的睿睿回普校。
睿睿患有自闭症,没有太多的主动语言和社交,直到9岁才进入家门口的小学,但因为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去年又被“退学”,睿睿至今只上了不到两个月小学。今年能行吗?睿睿妈说“我现在心里也没底,只能让他去试试。”
睿睿的经历,是不少特殊需要孩子融合状况的一个缩影。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儿童约有300万-500万人。2021年发布的首个《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据此推算,中国约有多动症患儿2300万人。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等特殊需要儿童超千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个别化辅导,包括社交技能训练、问题行为管理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是,这些特殊需要儿童却面临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不足的困境。
8月19-20日,由深圳市团校主办,大米和小米承办的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培训在深圳市团校拉开帷幕,本次培训共计240余人参加,主要以社区特殊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家长等群体开展社区融合教育主题培训与指导,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深圳市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培训班现场
开班仪式上,深圳市团校、深圳市青年学院、深圳市志愿者学院培训部石淳部长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组织本次公益培训,就是希望通过集中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宽容、无障碍的,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生活环境。石淳希望,通过培训,让志愿者服务更专业、更充满温度;通过志愿者活动,为广大特殊需要青少年融入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
个别化融合教育,让60%特殊需要孩子走进普校
大米和小米融合总督导、日本筑波大学障碍科学硕士王荣辉表示,融合教育包括环境的融合和人的融合两方面。“一方面,我们的支持环境决定了孩子的融合程度,设备设施等物理条件以及家长培训、师资培训等人文条件的改善都有助于构建接纳、包容的融合环境。另一方面,融合质量的决定因素在于孩子本身,孩子能力的提升会加速其社会融合”。
王荣辉介绍,大米和小米从2017年开始探索,从环境融合和人的融合两方面出发,让特殊需要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融合教育支持。大米和小米在深圳、广州、武汉、上海、苏州、杭州、郑州为3-12岁特殊需要儿童设置了融合支持班,营造最适合特殊需要孩子的融合环境,模拟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从语言沟通、思维训练、体能活动、生活适应、社会交往等多维度,协助特殊需要孩子核心能力提升,帮助其顺利融入普校。
大米和小米融合支持班剪影
为满足不同特殊需要孩子的发展需求,大米和小米自主研发设计了幼儿园融合集体课、幼小衔接、影子老师等系列融合支持课程,还为普通幼儿园特教班和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学校提供融合支持服务,保证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搭建了一套‘评估——教育安置——IEP方案制定——IEP目标实施——调整反馈’的标准化融合支持流程,基于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幼儿园、小学入学能力精准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结合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能力情况实施有效干预。”王荣辉表示。
据介绍,在美国公立普校的融合教育中,制定IEP前,由学校心理学家和学习障碍专业老师组成的测评团队会先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从智力、学业成绩、社交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做出综合评估,再按学科能力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分别安置。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大米和小米的融合教育康复师在编制教案的过程中,要在满足教学任务基础上,参照班级特殊儿童的IEP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带领融合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成长。
为让更多融合教育的经验得到传承,大米和小米建立了一套融合教育康复师和影子老师的师资培训及晋升系统,不断提升其理论和实操技能。
王荣辉认为,融合教育的目标是让特殊需要孩子也能走进普校、最终走向社会。目前,已有近800位孩子从大米和小米的融合支持班顺利走向普通幼儿园、小学,独立进入普校的比例高达60%。
教育部发文指出特殊学生同享教育公平,但融合教育支持人才供给不足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同享教育公平。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登记制度。
但是,进入学校就能融入吗?
“我们在做融合教育的这些年,发现专门从事融合教育的特教老师缺乏,较少参加专门的融合教育培训,普通学校的老师在面临特殊需要孩子时会束手无策,很大一部分特需儿童无法在属地获得融合专业支持;在居家环境中,家长因为相关知识和实操技巧的不足,难以帮助特需儿童在生活日常中提升能力。”王荣辉表示, 一个特殊需要孩子顺利入园入学也离不开融合教育方向多学科团队支持的模式。融合资源老师、普班老师、影子老师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到老师和家长多学科的支持和服务,如指导和培训、居家建议等。
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制度在不断完善,这为融合教育的开展引领了方向,也对当下融合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融合教育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标准化体系的打造等等。
为培养更多融合教育支持人才,大米和小米汇集海内外医学、特教、心理、行为分析等各方面顶尖专家,从做团队、做标准化体系研发入手,在实践中不断融入融合教育的理念,将国外先进经验和本土实际结合。
此外,还与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岭南师范学院建立了影子老师培训认证基地,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吴静博士合作,联合开发学前专业融合相关课程。
王荣辉介绍,大米和小米目前融合教育方向的康复师已达上百人,他们有融合教育的专业背景,经过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层层考验,在融合支持的工作中也有督导的支持,积累了丰富的一线融合经验。
每多培养1位融合教育支持人才,每年就能多帮助3-6位儿童融入学校
从2023年起,大米和小米在深圳和成都成立了融合支持资源中心,除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外,还依托大米和小米全国范围内丰富的特殊儿童干预康复经验积累,面向学校、干预康复机构、家庭等提供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等特殊儿童从干预康复到进入学校、家庭、社会等系统的融合支持服务。
为加快融合教育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大米和小米还为其他合作机构、学校等平台提供系统化师资培训、督导支持等专业支持和运营支持。今年99公益之际,大米和小米还将联合腾讯公益基金会、岭南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推出融合教育支持师免费公益培训计划。
“融合支持资源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大米和小米前期积淀的融合经验复制推广出去。”王荣辉介绍。
在8月19-20日深圳举行的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培训班上,大米和小米融合事业部总经理陈志想倡导成立特殊教育志愿者协会,希望为特殊儿童提供特定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包括培养学习能力、提高社交技能、发展潜力,最终能够独立的进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在开展志愿者招募,希望各位有志之士前来共同为特殊群体服务。
在随后的公益培训中,来自广东、香港的名师以及大米和小米公益组织的专家为学员们就特殊需要青少年的类型、支持策略、权益保护等内容做了专业讲解。
深圳市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培训班合影
“为积极倡导特殊需要人群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参与,努力创造一个无障碍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后期我们将联合各地残联、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1万位融合教育支持人才,每多培养1位专业的融合教育支持人才,每年就能多帮助3-6位特殊需要儿童融入普校。”王荣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