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酿造工艺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
酱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据《史记》记载: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其中的“枸酱”指的就是酱酒最早期的雏形。
唐宋时期,仁怀一带的酿酒之风盛行,“风曲法酒”盛行于世;“风曲法酒”的问世为大曲酒奠定了基础,“风曲法酒”香型介于酱香型和浓香型之间,由“枸酱酒”衍生而来;将上好的“枸酱酒”勾入黄酒、鹿血并辅以符咒进行蒸馏,蒸馏时加入中药药材,最后进行贮藏。
元代中期,由“风曲法酒”衍生为“回沙茅台酒”,大曲酒问世,至此,酱香型白酒的香型定型。
到清朝,茅台镇酱酒兴旺起来。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酱酒的烧坊发展到二十余家!由于盐业的兴盛,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技术的提高。此时,茅台酱酒的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坊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十石”的记载。
酱酒真正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应当是1915年由当时茅台镇成义烧坊提供的“华茅”、荣和烧坊提供的“王茅”,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一摔得金”,虽然对于金牌的事实坊间众说纷纭,但也阻挡不了茅台酒的一飞冲天。1951年仁怀政府将茅台镇名气最大、规模最大的三家私营酒坊“成义烧房”、“荣和烧房”、“恒兴烧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茅”、“王茅”、“赖茅”)合并,成立了国营的茅台酒厂沿袭传统工艺,继续生产茅台酒。自此,酱酒开始在近代盛行。
近年来,茅台酒凭着其独特的工艺及味道,慢慢为大众熟知。随着酱酒热潮的来临、市面上涌现了许多知名品牌酱香酒,比如珍酒、青花郎、习酒1988等,而高品质的酱酒其价格也是较高的,这让酱酒在大众眼里成了高端的象征。而“管家酱酒”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走亲民路线,凸显性价比,让更多热爱酱酒和想尝试酱香型白酒的老百姓都能喝到真正的、高性价比的大曲坤沙酱香酒!
酱酒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传承及保护酱酒的文化,我们应当加强对酱酒的保护和监管,并通过宣传推广酱酒的文化历史,提高消费者对酱酒的认可度和喜爱度。这样,才能让酱酒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