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7月24日,为期7天6夜的“春晖博爱第三届公益夏令营·遇见不同的我”在北京平谷举办。来自乡村的26名困境儿童和10名来自城市普通家庭的儿童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时光。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春晖博爱”)已经连续三年为乡村困境儿童举办融合型夏令营,为来自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乡村困境儿童提供7天的融合教育之旅,让他们在春晖导师精心创建的夏令营环境中,认知自我,相互欣赏,彼此成就。参与夏令营的小营员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也有部分特需儿童(残障儿童)参与到此次夏令营中。经过7天的相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在“自我认知”“情绪觉察”“同伴学习”“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夏令营开营)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倡导融合教育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有教无类”。从当今教育公平的角度理解,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起点机会公平,主张不分类别,人人都可接受教育,具体而言即不分贤愚贵贱,不分国界贫富,都要公平入学接受教育。二是过程公平,既然从师“有教”,那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就要做到“无类”,即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到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三是结果公平,主张“有教”为的是“无类”,即“有了教育”为的是“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春晖博爱项目创始人赵雯博士在解释“公平”一词时提到:“公平不是平等,公平是让不同基础条件的孩子,都能获得相同的机会,获取到同样的视角、体验与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参与,为弱势儿童垫起‘台阶’。”春晖博爱此次举办“遇见不同的我”公益夏令营,让孩子们认知自我的独特和唯一,同时欣赏他人的不同,接纳“不同”的美好。
(孩子们在草坪上游戏)
谈到“融合教育”,此次夏令营负责人姚娟提到:“本次夏令营‘融合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不同背景的孩子融合,夏令营中有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也有乡村困境家庭,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第二是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融合;第三是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在一个小组形成混龄。” 为期7天的夏令营,春晖博爱的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不同的体验课程。如引导儿童自我认知的“生物鉴赏会”课程,通过寻找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树叶,来发现生命的不同与精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开始发觉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就像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认可自我”的独特,欣赏、赞美他人的“独特”就此打开。同时,这样类似的课程设计也让融合教育贯彻始终。
(姚娟老师与孩子们在课堂上讨论)
(晚间露营的孩子在做手工)
夏令营负责人姚娟介绍:“春晖博爱在运营公益项目的10多年里,都在不断地尝试融合教育,而融合教育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夏令营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角色”——“大管家”“大法官”“外交官”等。让孩子承担不同“角色”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完成不同的任务。“大管家”来服务大家的生活,包括打扫、准备教具等等;“外交官”负责小组发言、意见整理。而在每日角色的转换中,特需儿童可以很好地承担起一份小组工作,为普通儿童提供帮助。当一名智力残疾的特需儿童生病时,他告诉身边的老师,最可惜的是:“太难受了,因为不能为伙伴们服务了”。孩子在夏令营中不断地提升自信和能力。而普通儿童对特需儿童的关心也处处都有体现,他们为同伴打饭、帮助特需儿童理解文字,协助支持特需儿童表达自我,完成户外拓展活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