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INPARK文化创意园分会场,园区内集结入驻各类型时尚创新、创意类企业160余家,其中,以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的非遗文化区吸引了现场宾客的目光,小茹裙褂、香黛宫、百师园的非遗作品亮相非遗文化区,展示的国家级非遗工艺品包括:潮绣、珠绣、苏绣、缂丝、钉金绣裙褂、艺术旗袍、红帮裁缝中式男装、新疆五星出东方真丝印花制品、新疆艾德莱斯绸、玉溪傣绣、彝绣、哈尼绣等百余件展品。
(文博会INPARK文化创意园分会场)
INPARK文化创意园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以时尚文化为核心的市级文化园区,在2023年6月7日至2023年6月11日,以“一带一路、文化互融”为核心、“中意文化+构建新时尚文化生态”为主题,从“中意文化+设计”、“中意文化+数字” 、“中意文化+创客 ”、“中意文化+创意”四大版块着手促进中意双方时尚企业文化交流和交易。
(文博会INPARK文化创意园分会场非遗文化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记忆,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的载体;代代相传的非遗文化在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中不断创新,被赋予新时代的独特魅力。
(文博会INPARK文化创意园分会场非遗文化区)
在非遗文化区中,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出了极具苏绣工艺和缂丝工艺代表性的宫扇、以及苏绣工艺品和画作。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有着“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之特点。
而缂丝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左二:缂丝牡丹宫扇 右二:缂丝蝴蝶宫扇)
此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孙庆先的潮绣作品也在其中。潮绣属于广东刺绣,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 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现场展出的两幅潮绣画作品分别为《汉代龙》和《汉代凤》。潮绣历史悠久,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始于唐代;其绣法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另外展出的这件龙凤褂也是沿用了这项技艺,将传统的潮绣工艺和中式结婚礼服相融合。
(从左至右:龙凤褂、潮绣《汉代龙》、潮绣《汉代凤》)
现场绣品除了苏绣、潮绣外还有百师园的粤绣(珠绣),主要有珠绣包和珠绣画。粤绣(珠绣)源于潮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属粤绣,是潮汕地区优秀民间工艺之一。粤绣(珠绣)是由一粒粒的珠粒串绣而成的。传统的珠绣纹样基本上都是图案形式,构图上讲究均衡对称,主体周围配枝叶、花枝交叉、几何形配花卉、色块变化组成等。
(珠绣包、珠绣画)
小茹裙褂在此次文博会中的展品主要以钉金绣裙褂为主。岭南地区自唐朝永贞年间(大约是805年)始有刺绣,并鼎盛于清朝。民国年间,“裙褂”被定义为礼服。明朝正德年间下葬的戴缙夫妻墓中,发掘出多件钉金绣的衣裙。这是钉金绣裙褂在广州的最早实物遗存。
(小茹裙褂唐志茹老师龙凤褂主题分享现场)
钉金绣裙褂制作起来也是较为繁琐,制作流程总共有16道工序。裙褂它之所以能成为岭南地区的结婚喜服:因为每一个图案,都寓意吉祥。
龙凤:龙凤呈祥 祥云:团团圆圆
(钉金绣裙褂细节图)
在展会的橱窗位置还有香黛宫的作品,香黛宫致力于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打造,此次主要以艺术旗袍、红帮裁缝中式男装为主。以中国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设计元素从面料到款式极富创意,再结合舞蹈、音乐、歌剧等各类艺术形成了香黛宮獨特的品牌优势。
(从左至右:艺术旗袍、红帮裁缝中式男装、桑蚕丝旗袍、刺绣包包)
在如何做好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代表赵亚坤结合非遗项目表达了看法。她认为对于非遗工艺品不应该仅仅保护收藏,更应该将非遗工艺回归于现代生活之中,实现非遗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在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奇思妙想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博会INPARK文化创意园分会场非遗文化区)
一直以来,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倡导对于非遗工艺品的收藏及保护,更强调将非遗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希望通过此次文博会活动,引领市民关注非遗、享受非遗、参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对培育城市创新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
传统非遗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与民生文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