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线上发布《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23)》(又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股权激励状况综合研究报告”),俗称“白皮书”。
报告以2023年4月30日以前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剔除单独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公司,以及2023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最终研究样本为5061家。揭晓了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并对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另外,报告围绕公司治理、中长期激励、国企改革等内容,结合市场动态提供原创的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分享“荣正集团”专业经验和理念,帮助大家了解政策和实践的前沿信息,为自身公司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供实战参考。例如,今年白皮书分享了全面注册制下医药生物行业股权激励实践分析,分析了2022年度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情况分析、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报告、2022年度“A拆A”股权激励实践情况、2022年度A股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定价实践、北交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之定价实践研究,并详细介绍了 “三元基因”、“天准科技”、“钧达股份”、“宁德时代”、“宝信软件”以及北交所带期权申报IPO实践案例。
二十四年匠心研究 二十四年持之以恒
“荣正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国际规范投资银行的理念与结构组建的股份化、知识型、并向合伙人制发展的智力密集型企业。二十五年来,公司秉承“专一、专注、专业”的理念,立足资本市场,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并转型升级为市值管理综合服务商。
成立之初,“荣正集团”主要致力于公司MBO(Management Buy Out)项目咨询。伴随着股权激励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相关激励模式的不断摸索、创新、到日渐成熟,“荣正”见证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由陌生到逐渐成为常态的过程。
今年是“荣正集团”连续第二十四年发布这项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荣正”始终坚持专注、聚焦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并以此辐射至上市公司的治理及中国资本市场运作的规范化进程。历经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检验,本研究报告已经成为业内的权威报告,也成为了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和依据。
股权激励常态化 成为上市公司“必备利器”
自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创业板开板、IPO停摆与重启、“股灾”等重大事件,2016年8月13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至今,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逐步从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成为当前被广大投资者所熟知的约束与激励并重的“金手铐”。
2022年股权激励市场呈现出“总量超预期、多期常态化”两大显著特点。2022年全年A股广义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972个,较2021年增长1.14%——其中首期公告数量为407个,多期公告数量为565个,较2021年增加22.29%。2022年全年,全国共公告了972个广义股权激励计划,平均每月公告81个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股权激励公告数量较2021年、2020年再创新高,虽然2022年全球疫情有所反复,但国内已步入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逐步回归至趋势增长水平,伴随注册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热度高涨,广义股权激励市场的发展态势强劲。
股权激励多期公告常态化。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占比稳步提高是今年股权激励市场中的又一特点——从2021年的47.12%提高到2022年的52.49%,一定程度上说明股权激励已然进入了“常态化”时代,成为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水平增长幅度放缓
从“历年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平均值增长率趋势图”可知,相较于2021年度增幅的5.84%,2022年的增幅放缓,下降至3.63%。对比2022年全国GDP增长幅度(2022年GDP较2021年增长3%),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水平整体增长水平呈现回暖态势。2022年,在诸多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全国经济总量仍稳居世界第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为匹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做实做优中国经济,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与素质,追求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水平。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增长水平较2021年增长幅度放缓但整体呈现回暖态势与当前经济的运行发展相符。
其次,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市值均值缩减。上市公司各类高管持股市值均值2021年上升速度放缓,2022年较2021年均缩减。截止2022年12月31日,A股市场市值总规模为87.70万亿元。较2021年末A股市值总规模99.04万亿元缩水11.46%,市值减少超11万亿元。
统计表明,2022年,仅2成多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较去年有增长。在4633家(不含2022年新上市公司428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117家公司的市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市值增长的A股上市公司中,仅186家公司市值增幅超过50%。因此,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市值均值缩减。
再次,从行业角度来看,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依然位列第一,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紧随其后。在分行业比较研究方面,金融业各岗位薪酬平均值依然稳坐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为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及各大行业均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作为抗疫主力,承担主要的抗疫任务,随着防疫政策持续的优化,多地已调整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与频率,不再将核酸结果作为出行的限制条件,“全民核酸”退出历史舞台。伴随防疫政策的调整,后疫情时代真正到来。
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在分所有制的比较研究方面,受国企限薪令影响,地方国企高管薪酬已和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基本持平,其中,地方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平均年薪略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董秘、财务总监的平均年薪均略高于民营上市公司。对比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占比平均值,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占比平均值低于民营上市公司。
从上市板块角度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整体高于主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反映了以科技创新型企业居多的科创板人力资源资本化程度更高。2022年是科创板飞速发展的一年,截止2022年12月31日,501家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较上一年新增124家企业,成功实现了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同时,作为以科技创新型企业居多的科创板,吸引了大量高薪高科技人才,人力资源资本化程度更高。
除科创板外,各级高管薪酬均值比较下,主板均高于创业板,侧面反映了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大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随着公司规模减小,高管薪酬也相应递减。
从持股市值上看,科创板、创业板董事长以及各高层持股市值均远高于主板。这是因为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中新兴行业、创新型企业较多,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高于传统行业,而持有股票是人力资本重要性的真正体现。
综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持股市值的变化反映了上市公司高管价值发展趋势,2022年全年共743家上市公司共计公告762个股权激励计划,市场已充分验证“以股份形式体现的薪酬正逐步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全面薪酬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