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确保项目一线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坚强组织保证。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漳县片区项目根据“四同步”原则,将支部建在项目上,使党旗飘在工地上,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发挥“两个作用”、聚焦“三个融合”、做好“四个常态化”,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高项目一线党建工作质效。
围绕“一个中心”
漳县片区项目联合党支部始终围绕生产经营工作这个中心,视党建为生产力,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将党建工作放到和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落实,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漳县项目群采用“1+N+执行层+分包商”的片区化管理模式的同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成立片区联合党支部,管理片区内6个项目的党员,充分发挥管理模式中“1”的统筹优势,实现党建统一引领。
发挥“两个作用”
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围绕中心抓党建,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创新载体,统一设立规范化的党员活动室、红色书屋,制定下发开展党员“创岗建区”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创岗建区活动,配齐配全支部人员,不断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全面建强组织,筑牢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项目全员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创建“党员青年突击队”、建立“模范带头岗”“党员工作带”等,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内生动力和活力,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不断激发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少数带动多数,引领项目全员走在前、干在前,推动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使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
聚焦“三个融合”
聚焦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始终把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作为干好项目、做好承揽的重要法宝,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创岗建区”“党员先锋突击队”“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创建活动及共产党员“亮身份、比作为,亮岗位、比贡献,亮责任、比业绩”等系列活动,在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中明文规定,对项目日常涉及到的人事任免、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等事项进行前置研究,使党建工作贯穿施工生产全过程,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项目发展的“硬支撑”。
聚焦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紧密融合。在破解项目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上狠下功夫,一是项目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支部年度重点工作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下发年度工作要点,使支部工作有部署、有计划、有落实。二是加强全员思想教育,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项目书记谈廉洁、谈心谈话等形式,切实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参与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三是支部牵头,制定下发《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漳县“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党日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党日活动暨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聚焦“内联外建”加强党建共建融合。以支部活动为媒介,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融合融入,使支部工作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新窗口。先后与漳县人武部、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七个一”“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庆“七一”系列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对接漳县退役军人事务所,在项目成立双拥办公室,解决当地优秀退役军人就业事项20人,集中慰问退伍军人1次;通过党建共建融合,大大提升了在当地的美誉度,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效。
做到“四个常态化”
做到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形式,把“三会一课”制度与“每月一课”廉政教育学习、红色教育、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常态化、教育常态化、活动开展常态化,自2022年支部成立以来共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使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综合素养不断增强,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到制度建设常态化。始终遵循“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行,结合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以及日常检查、巡察、党建量化考核等发现的,不断查漏补缺,支部先后制定、完善、修订相关制度8项,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项目管理更加规范。
做到队伍建设常态化。围绕“一流项目靠一流人才”的思路,提出了“以一流党建凝聚一流人才”的目标,坚持“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不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把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通过对现有年轻党员“搭台子、指路子、压担子”,把其培养成企业发展需要的中坚力量和复合型人才。
做到服务群众常态化。坚持以人为本,以党建带团建,深入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各1次,涉及2000余人,发放生日蛋糕卡71人次。还在项目员工结婚、生育、直系亲属去世时进行祝福、看望、慰问,共计5人次,在当地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2次,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余次,充分发挥支部服务职能。(作者:曾东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