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每次经历,都收藏着生命馈赠的礼物。深耕专业时遇见刚好的时代,未知世界中笃定前行的热爱……于她而言,生命最好的馈赠,是让她成为了一名被需要的医者。
1996年,张颐主任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投身于妇科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事业中,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启了对女性健康“盘根问底”的探索,至今已从事妇科医教研工作26年。从一名怀揣梦想的医学生,到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谈及这30余年的坚守中最大的收获和感触,她坚定的眼神里透着光:这30多年来对医学的热爱从未停止过,是半生精力,也是价值实现的荣耀和被信任。
张主任就职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创建于1949年,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及相关研究上有70余年的积淀,是国内最早开始妇科恶性肿瘤专题研究的单位。
她在妇科领域屡屡攻坚,在最擅长的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恶性肿瘤诊断、治疗与预防带来的创新突破,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
双剑合璧 逢山「开路」
达芬奇手术600余例,无一例中转开腹
201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张主任成为了东三省妇科领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重任的“掌门人”,为守护女性健康逢山“开路”。
在之后的几年内,张主任团队不断攻克妇科领域面临的难题,逐一突破和解锁每一项新技术,开展了包括妇科四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外阴癌)的各类根治性手术、复杂的良性肿瘤手术、经脐单孔机器人手术等,几乎涵盖妇科所有机器人手术的病种和术式,目前已完成机器人手术600余例,无一例中转开腹。
“任何医生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只要是人为的事情,就有误差存在。没有一例中转开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手术过程非常严格地做精准衡量和判断,强调功夫用在术前,判断病情是否适合手术方案。”张主任时刻坚守着行医路上的初心,“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医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7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张主任团队成功完成辽宁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的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差的难题。
在一次次突破和挑战中,中国医大一院妇科也不断向更微创、更精准迈进。2018年,张主任团队经过不断钻研、术前论证及反复调试机器后,成功为一名27岁的年轻患者顺利进行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填补了东三省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的空白,将患者的疼痛减到最轻,实现了“美容微创”。
同年,张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东三省首例机器人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20年完成了东三省首例机器人阴道骶骨固定术,妇科肿瘤诊疗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
坚守热爱 守护「半边天」
攻坚三大「红颜杀手」,传递科学预防共识
作为妇科肿瘤医生,张颐主任接触最多的是肿瘤,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内膜癌、卵巢癌。尤其在宫颈癌防控方面,尽管HPV疫苗接种逐渐普及和宫颈癌筛查机制越来越健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性观念的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疫苗和宫颈癌早筛起的作用。大家也常常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注射疫苗就不需要做宫颈癌筛查了。疫苗的作用在于阻断HPV感染,比如二价四价能阻断70%的宫颈癌,九价能阻断90%的宫颈癌,但不是百分之百阻断,即便接种了疫苗,也要按照常规进行宫颈癌筛查。”张主任经常向患者一遍遍地科普。
对于宫颈癌,有很多常见的认识误区。“70~80%的女性一生中都有过HPV感染,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可能有4个人曾有一过性感染,而做宫颈癌筛查时可能已经转阴了。HPV感染并不等于宫颈癌,90%的感染可以通过自身的抵抗力自然消退,只有10%高危型的持续感染可能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因此HPV感染的关键防控,在于HPV高危型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癌的筛查。”
阴道镜是宫颈癌筛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医大一院,阴道镜陪伴着医患一次次筛查和治愈,通过专业的阴道镜软件提供早诊早治方案,全程规范化质控管理和操作流程,智能的R-way®评估系统能更有效地协助医护人员快速判图,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不管就诊多忙碌,张主任总能站在患者角度上,用心倾听她们的诉求,给予最贴切的治疗方案。“一过性HPV感染不要发现即治疗,滥用药物和消耗患者精力、财力,如果是持续感染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高危型HPV感染超过半年没有转阴,提倡进行治疗和阻断。如果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前病变,通过宫颈的锥切、消融等治疗,也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张主任为女性健康撑起了“未雨绸缪”的一把伞:“宫颈癌有很多防治手段,阻断HPV感染、让HPV转阴、治疗癌前病变,如果大家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这些环节每一个都认认真真去落实,患宫颈癌的概率就极低。”
笃定前行 探索新模式
防控体系下沉基层,加速消除宫颈癌
对医学的学习和探索,张主任从未停下脚步,2007-2011年分别成为中国医科大学及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博士后,在医学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了论文100余篇,近年来主持科研课题14项。
在科研课题中,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以解决东北地区重大慢病防控为长远目标,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遏制重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项目的重要子课题“东北地区宫颈恶性肿瘤诊疗与康复适宜技术示范应用研究”由张主任全面负责,通过这项研究,为全国宫颈癌防控普及和共识创造价值,并探寻一种适合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模式,真正做到宫颈癌可防可控。
“这个课题意义重大,目的是在东北地区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虽说是东北地区,其实可以普及到任何地区。宫颈癌的防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能集中在少数医院,需要基层医院、各个医疗单位和医生具有这个能力。”
在推进基层“消除宫颈癌”上,理邦基于在妇幼健康领域28年的技术和市场沉淀,围绕女性宫颈健康,推出了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的宫颈癌早诊早治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跨院诊疗系统,可实现阴道镜检查技术指导、分级诊疗、远程会诊、远程示教及辅助筛查等,帮助提高基层的临床诊疗水平,能有效管控大规模区域宫颈癌筛查的患者检查数据及后续处置跟踪,专家也可以通过远程实时会诊对基层医院的筛查效果进行质量控制并跟踪患者的后续情况。
理邦智慧宫颈癌防控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未知里依然能怀揣初心地去攻克一项项医学难题,寻找答案,它本身就意义重大。在医学道路上,张主任也许是无数医者无私无畏,散发着光和热的缩影和代表,并将一直坚定不移地去探索女性健康的更多可能。“对于宫颈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在可控制、可消灭的恶性肿瘤范畴内。科技发展不断突破边界,相信有一天消除宫颈癌也会取得突破。” 这项无数人为之努力和奔赴的事业,是许多人梦想的集聚与热爱。我们也和张主任一样相信,这些红颜杀手、恶性肿瘤,终有一天会消失在科技的利剑之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