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企业家》副总编辑 何伊凡
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近日来,很多城市“烟火气”升腾,涌动澎湃活力。如果2022年的主旋律是稳字当头,那2023年追求的就是稳中求进,既要在“稳”的基础上推“进”,又要以推“进”来巩固“稳”。
在与多位企业家的交流中,都谈到“悲观”与“乐观”,而且大家观点高度一致:悲观者或许更接近正确,但乐观者更接近成功。君智咨询董事长谢伟山是乐观者之一,他将“君智战略咨询”改名为“君智百亿战略”,他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能产生孕育出更多百亿级公司,而他们也将成为经济体健康运行的基本盘。
过去三年中,谢伟山形成了一个新习惯:站桩。每天一小时,收桩后周身发汗,畅快淋漓。站桩可以养气血、正身形、增体力、养心神,这也是谢伟山希望帮助“百亿”企业做到的事情。所谓百亿,是指营收达到百亿,谢伟山将百亿营收规模作为企业增长中的关键临界点,向前一步海阔天空,向后一步,如临深渊。
谢伟山在2015年发力企业战略咨询,当时看起来并非一条炙手可热的赛道。战略咨询曾在1990年代大行其道。来自麦肯锡、普华永道、毕博、埃森哲等一批国际咨询公司的战略专家,都成为中国知名公司的座上客。然后2012年11月7日,由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参与创办的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因为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分水岭,近十年来,战略咨询又走向衰落,大公司战略咨询部有的缩编,有的边缘化,有的甚至整体裁撤。能医难自医,几乎成了战略咨询的诅咒。
但是战略咨询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战略的衰落。实际上,在“乌卡时代”,比起着急“赶路”,抬头看天更为重要,缺乏战略思维,如同盲人瞎马,危机四伏。谢伟山尝试依靠“中国功夫”来打破医者难自医的困局。多年来,他熟稔《孙子兵法》,这也是他底层逻辑拼图中的重要板块。
企业界热衷《孙子兵法》者众,谢独特之处在于不但真懂,而且真用,能做到知行合一,在飞鹤、波司登、雅迪、安吉尔、九牧王、公牛等案例中证实了其有效性。自2020年起,君智共有9篇实战案例入选哈佛案例库,这是颇有价值的成就,哈佛案例库是国际案例教学标杆之一,只甄选优秀的实践案例入库。
张维迎教授在其新作《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的职能总结为两个:套利和创新,套利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现不均衡,寻找有利可图的机会并加以利用。创新则是创造不均衡,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并将其商业化。在套利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坦率说谢的功夫并没有太大发挥空间,但在以创新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要想跳出内卷,走出迷茫,他的理论与实践则颇值得研究。
近期我与他在上海有一个交流,核心知识点如下:
1、当别人发声都比较保守时,如果有企业愿意传递新意,愿意做活动,其实相当于在杂音相对比较少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好的辨识度。不管环境如何,躺平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有时该出手时就出手,恰恰是逆势增长的机会。
2、品牌相当于将军的兵符,一个企业家没有品牌就像打仗没有兵符,无法号令天下。
3、百亿级企业是可持续发展,进而角逐全球市场的初始条件,没有一百亿很难面向未来。百亿级企业,意味着资源使用效率是最高的,对社会资源的正面反哺是高的。
4、企业往往都是做的太多了,而不是太少。做减法很不容易,但基本上每个企业闭着眼睛砍掉一半SKU都不会错。
5、《孙子兵法》是无用之大用,要慢慢喜欢它和感受它里面的东西,通过感悟的方式来启发自己。越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去读,越能用好它,急功近利反而有问题。
6、熟读《孙子兵法》的人都会有谦卑感,不那么自以为是,你读得多了就知道怎样做是必败的。
一、品牌就是兵符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聊聊2022吧,很多企业家朋友对这一年都有很多感慨,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你会选哪个?
君智咨询谢伟山:提到过去的一年,很多人都感慨万千,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感觉是“不同寻常”。为了纪念这特殊的一年,我们还专门录制了形象短片,算是一种笃志和纪念。
这里的不同寻常可以分解为三点。第一,受客观因素影响,市场上的很多店面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这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二是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再者是对未来企业战略的不明确,以上种种都为企业未来发展埋下隐忧。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有时候企业经历危机,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所说如同竹子身上长出的竹节,多长一个节,竹子韧性就会强一点。据你观察具备什么特质的公司,才能在这样的“不寻常”环境下能够长出自己的竹节?
君智咨询谢伟山:首先内心要坚如磐石,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初心逆风而翔,这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资产。其次在危机丛生的市场环境下更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方向不明,盲目进取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规划一个适应于当前发展的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我可以举2个例子,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品牌,波司登和公牛插座。波司登在2022年重新定义轻薄羽绒服,推出“更多样、更轻暖、更时尚”的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认可,也创造了不错的销量。公牛插座在2022年敏锐地发现由于居家时间变成,很多人对厨房插座有了新的需求,迅速推出了新一代轨道插座,以创新的底座与适配器分离取电的方式,让用户对此交口称赞。这些企业都是具有强大韧性的。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你刚才所举的两个案例都非常好,这是两家老公司,生产的也是常规产品,他们能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君智咨询谢伟山:老公司要利用好“老”这项优势,同样做创新,老公司因其具有深厚的品牌历史,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同。
第二,老公司研发充满创意的新产品,会给用户眼前一亮的感觉。相比起新锐品牌更会有一种意外的惊喜。
第三,2022年受制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品牌发声都比较保守,此时企业愿意推出新品,策划活动,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战方式就像水一样,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当大家的行为都趋向保守的时候,你勇于发声,就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你熟读《孙子兵法》,品牌在企业的商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君智咨询谢伟山:品牌相当于调兵遣将的兵符,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相当于打仗没有号召力,无法号令天下。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一个掌握实权的将军想要领兵作战,必须要手握兵符才可以。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中国企业家的品牌意识觉醒有一个过程,如今看来普遍到什么程度了?
君智咨询谢伟山:很多企业家都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舍不得投入的情况。因为品牌是无形资源,需要通过长期的建设和投入才能产生效益。而企业更愿意投入到工厂车间、机器设备、土地房屋等实物资源,看得见摸得着,短期就能产生效益。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很多的。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品牌与百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君智咨询谢伟山:百亿战略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品牌,百亿只是“形”,“道”则在人心。《孙子兵法》中讲“道”是最厉害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道”就是你的品牌与信誉度,大家可以为了“道”赴汤蹈火,这也就是品牌的力量,“道”的对象化、功能化和目标化,就是品牌。
二、“百亿”是基本盘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你为什么把“百亿”单独提炼出来,它的标志性意义在哪里?
君智咨询谢伟山:“百亿”是一个具象的数字,也泛指企业达到百亿营收规模后会进入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中国现在的行业小类有1380个,在很多行业都能够支撑起一个百亿级的企业。
当我们把视野放长,2000年时,中国的百亿级民营企业也就是两家;2010年达到了126家;2021年达到了1044家,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伴随着百亿级民营企业的数量的增长,中国GDP也相应增长。2000年中国的GDP也就是十万亿规模;2021年达到了114.92万亿,增长了10倍,你会发现百亿级的企业与中国GDP增长是正相关的。我提出“百亿战略”,也是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看到这样的机会。
进军百亿以后,企业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角逐全球市场,面向未来发展。企业从几十亿成长到百亿,并不是业务的简单累加,其势必需要在战略设计、系统预设、结构设计、商业模式、效率提升、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演化,这对企业而言是不容易的。
另外,百亿级企业意味着资源更高效的利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反哺。百亿企业是和中国市场配套的基本点,中国已经拥有了数千家百亿级企业,这对筑牢经济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在冲百亿的过程中,哪个阶段企业最容易死?或者是有一种“小矮树”现象,就是长不大也死不了,就停在那里。
君智咨询谢伟山:很多企业在成长到几十亿后,发展陷入僵局,这是很危险的。说明它缺乏进一步增长的有效战略。如果此时同行率先跨越百亿门槛,那么对它而言,打击是很大的。
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很多企业很容易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试图用拼拼板一样的方式扩大业务范围。《孙子兵法》提出“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就是说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一个点。这就是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方法。集中兵力主攻一项业务、一款产品并且在行业中做到百亿,才是更有含金量的。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我相信每个企业家都很聪明,他们要对自己的钱负责,对自己的公司负责,但在冲百亿的过程中踏上多元化之路,背后的逻辑可能也是为了分散风险。
君智咨询谢伟山:在通往百亿的过程中,势必要和人性作斗争。事实上,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安全。因为在今天供大于求的市场上,各个赛道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往往将精力、资源全部集中在一条赛道上更容易成功,实现百亿级目标。
三、减法的艺术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最近我和一些朋友探讨,中国企业家发展到现阶段,可能需要从“动物精神”向“植物精神”的过渡,“动物精神”侵略性比较强,逐水草而居,迅猛,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去,这也没毛病。但现在可能更加鼓励“植物精神”,扎根要深,看起来不动,但生命力顽强,生态友好性强。是否“植物精神”强的公司,更具备冲刺百亿的可能?
君智咨询谢伟山:这个比喻很形象。“植物精神”就好比企业选定了赛道,就要像植物一样扎下根来,吸收养分,不断生长。“动物精神”是指企业要反应迅速而敏捷,要像动物一样奔跑、创新、进化、迭代。
《孙子兵法》里讲:“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就是要像植物一样岿然不动。但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如果反应迟缓,那竞争对手就会捷足先登。所以《孙子兵法》又说:“侵略如火,动如雷震”,这就是“动物精神”,气势猛烈,动作迅捷。将“植物精神”和“动物精神”相结合是更好的方法。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通常大家都喜欢做加法,因为很爽,也知道向哪个地方发力,但你拿起手术刀,主要帮别人做减法。
君智咨询谢伟山:几乎100%都是减法,很少做加法。企业往往都是做的太多了,而不是太少。做减法是很不容易的,像雅迪、飞鹤、波司登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基本上每个企业闭着眼睛砍掉一半SKU都不会错。
当然做减法很痛苦,你先要告诉人家为什么砍的原理。做取舍也要有方法。通常是把增量做大,再把存量做优化,而不是一上来先砍存量。先从那些完全不挣钱,然后量也很小的东西上砍。增量首战必胜然后再砍,如果企业是上市企业,有年报的需要,砍的时候要根据财报情况再调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你的井喷点在哪里,最高ROI的产品是什么,能够迅速带来利润的产品是什么,如何迅速拿到成果。拿到成果你就会发现“三板斧”砍下去容易得多。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战略”这个词是舶来品,但你用了很多的东方智慧来重新诠释战略?
君智咨询谢伟山:所谓战略,通俗来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就是要赢得消费者的心。这是中国人几千人来承袭的智慧,寥寥数语就对战略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在西方智慧引导下推出的战略咨询在当下陷入迷茫。原因之一在于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智慧以整体观为精髓,西方智慧以局部剖析为经典;东方智慧是一种模糊的、通达的观念,西方智慧是精确的、标准的观念。特别是在如今的“乌卡时代”,在庞大而复杂的中国市场中,以西方智慧为底层逻辑的战略咨询很难有所作为。
例如《孙子兵法》讲打仗怎么打,它用的是“兵形象水”,这听起来没有逻辑可言,好像不科学,其实它就是一个比喻。打仗要像水一样,要避高就低,避实击虚。人家那里很强大你不要冲过去,要打人家虚弱的地方,因地而制形,因敌而制胜,这就是《孙子兵法》的打法。
《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中的最高指导理论,商场如战场,企业面向竞争和打仗没什么区别,现在很多企业也都是用的军事语言,这时候,大胆地回到《孙子兵法》,回到东方智慧,我觉得会给战略咨询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作为战略来说,是越清晰更好,还是清晰中带点模糊好?
君智咨询谢伟山:战略的本质,就是在模糊中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与“模糊的准确”。战略是度的艺术,不是数的科学,它是科学加艺术。
四、读《孙子兵法》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孙子兵法》作为一本战争哲学的书怎样用在实践中,能分享一下具体的例子吗?
君智咨询谢伟山:《孙子兵法》13篇6000多字,没有什么具体的招术,它其实更多的是智慧的启发,常读常新。
书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以正合”就是企业的基本面,如:团队、财务状况、产品、供应链、终端陈列、管理、激励等,这叫“以正合”,正面排兵布阵。“以奇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出奇制胜。“以正合”,但更强调“以奇胜”。这句话之后的延展,全部是围绕“以奇胜”。
你会发现《孙子兵法》六千多字惜墨如金,但关于“以奇胜”,浓墨重彩讲了这么多,就是因为“以奇胜”太重要了。
我们给企业写报告,主要是配称报告,这是“以正合”,后来发现只有“以正合”有局限性,没有讲“以奇胜”。
后来我们一方面做“战备报告”;另外一方面做“战役报告”。
“战备报告”是各个部门如何做,如何日拱一卒和养兵千日,但你怎样打仗,怎样出奇制胜,还有一个“战役报告”。“战备报告”与“战役报告”这是君智在全球的首创,“首创”其实来自于《孙子兵法》。我是照搬照抄老祖宗孙子的智慧。
“战役报告”就是如何出其不意,如何跨部门联动,如何完成兵形象水,如何打出封喉剑,如何尽可能地改变行业格局然后锁定胜局。
《中国企业家》: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战备报告,也就是“以正”的部分,但没有“奇”辅佐,战备是没有意义的。现在企业界读《孙子兵法》的很多,读偏的人也不少,怎样才能不读偏?
谢伟山:首先,《孙子兵法》不能读了就用。读《孙子兵法》越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越能用好它,急功近利反而有问题,因为《孙子兵法》更多的是启发我们的智慧,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招式,也不是武功秘籍。《孙子兵法》是无用之大用,要慢慢喜欢它和感受它里面的东西,通过感悟的方式来启发自己。
第二点,《孙子兵法》第一章很重要,叫“五事七计”。
“五事”更重要,那里面的第一个字“道”更重要,很多人没把“道”弄明白。“道”其实讲的是“道在人心”,打仗也一样。前面我们就说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经营企业也是一样,赢得消费者的心才有后续的一切。首先要把走进消费者心中的路径、方法、角度和实际点想明白,然后一系列的东西才能展开。没有道,后面用得再好都是白用,可大多数人对第一个字都搞不明白。
《孙子兵法》中对“道”谈得很清晰,它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佹也”。什么意思?道在人心,你首先要和大家一条心,这个仗才能打。
第三点是对《孙子兵法》十三篇要融会贯通,因为十三篇有结构,也有对竞争、战略、战术很丰富的理解。掌握了这个系统,才能牵一发动全身,而不仅仅是只言片语的使用。
《中国企业家》何伊凡:企业到了百亿以后,《孙子兵法》对它会有怎样的启发?
君智咨询谢伟山:人性都有弱点,企业营收规模达到百亿级以后,光环效应放大,社会活动增多,此时企业容易在盛名之下,行为出现变形。
再者,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以后,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这时候更需要保持“空杯”心态,谨小慎微。《孙子兵法》中也有对风险的提醒,反复研读《孙子兵法》的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谦卑感,避免心高气傲。《孙子兵法》是东方战略的问鼎之作,核心之作,你读的时候多加以思考,就不会再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打胜仗的规律,你读多了,自然就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