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教育发布《中国留学市场2022年盘点与2023年展望》报告

2023-01-13 15:28:39     来源:

作为“人本全球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海外留学是我国培养、引进世界人才的重要手段。尽管存在疫情等不稳定因素,留学的刚性需求仍然强劲。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2021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800万左右,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数量550万左右。留学人员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所高校。另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学生在十大热门留学地的高等教育阶段留学人数超过九十万人。随着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归国或短期工作后归国,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环流趋势。

启德留学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贾鸿岩

启德考培产品总监兼网校运营总监 陶睿

2023年1月7日,启德教育发布《中国留学市场2022年盘点与2023年展望》,以启德教育自有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综合整理美、英、澳、加、亚洲、欧洲等中国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的各类官方数据,梳理出2022年中国留学市场概貌、最新入境政策与防疫措施,以及各主流留学目的地发生的可能对中国留学生产生影响的大事件,并对2023年中国留学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展望与预测。

中国稳居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欧留学政策放宽优势凸显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学生在十大热门留学地的高等教育阶段留学人数达到923467人,前十大热门留学地分别为美国(317299)、澳大利亚(160850)、英国(148530)、日本(95003)、加拿大(58015)、俄罗斯(42972)、德国(41353)、法国(29731)、意大利(15649)、新西兰(14065)。目前中国仍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

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中国内地留美学生的本科与研究生人数分别为109,492与123,182。美国本科广泛使用的申请平台 Common App  2022-23 申请季的申请数据报告显示,截止至2022年11月1日,CA 上的国际学生申请量达到 65,232 人,相比于前三年数量持续增长,与疫情前相比 (2019 年的 39,995 人)增幅高达 63%,国际学生中申请量最多的地区依然是中国内地。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显示,2020-2021学年中国内地留英学生的本科与研究生人数分别为 60,100与83,720。2022 年2月21日起,澳大利亚全面开放边境,澳大利亚内政事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中国留学生签证总数比2021年同期增长53%,其中新批签证总数比2021年同期增长109%。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10.53 万名中国内地学生在加拿大留学。

百度搜索数据显示,2022年各留学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增速中,中国香港(30%)、澳大利亚(77%)、德国(88%)等目的地搜索热度提升较为迅猛。中国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非本地学生人数统计资料显示,2021/22年度非本地学生入学情况为:副学士(1,100人),学士学位(16,800人),授课型硕士(23,800人),研究型硕博(12,200人)。2022年4月香港入境事务处赴港学生的签证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内地生赴港入读人数已超过31000人的规模。

为抓住中国巨大的生源潜力,德国允许中国高中毕业生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本科专业。《科学大都会2022》报告显示,2020/21年冬季学期共有 40122 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学习。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本科申请占比(21.17%)相对于2021年(16.07%)上升了五个百分点。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在日本学习的中国内地学生为114255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为94063人,语言学校为20192人。韩国教育开发院(KED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留学生入境人数为34,718人。

英国与中国香港成多国/地区联申热门,海外读专业选择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

由于海外院校申请门槛逐年提高以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近三年启德本硕留学申请中,多国家/地区联申的占比逐年呈小幅上涨趋势。赴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本硕留学的学生,联申英国的占比高达50%左右;选择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联申中国香港的占比分别达到57.51%,23.78%,30.28%。选择中国香港的学生,首个联申目的地为英国(45.56%),其次是中国澳门(30.59%)。

据统计,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商科、人文社科为主。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中国内地留美学生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数学和计算机类专业(23.1%)、” “工程类(17.2%)、” “商科和管理类(14.6%)”,STEM专业仍是主流。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显示,英国热门专业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商业与管理”、“医学相关”、“社会科学”。

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学生申请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院校排名前三的专业大类分别是“商科与经济学”、“人文社科”、“工科”,受当地就业市场需求影响,社会学、食品健康、教育专业的选择人数超越了理工科,这也代表着澳大利亚本地就业市场的趋势。申请加拿大排名前三的专业大类分别是“理工科”、“商科”、“人文社科”,硕士申请阶段首位是计算机专业,其次为MBA、金融与教育学。

日本JASSO另一组数据显示,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领域为:社会科学(76301人)、人文科学(72954人)、工学(41009人)。德国《科学大都会2022》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就读的前三专业分别为工程类(42.1%),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24.5%)、数学和自然科学(1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年报告显示,经合组织国家国际学生中博士学位新生占比接近30%。与此相对应,国内博士人才的短缺也促成了海外读博的需求旺盛,特别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研究方向。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博士留学申请量同比增长21.8%。近三年全球博士留学申请的前十大专业分别是计算机、教育学、经济学、生物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传播学与媒体研究、化学、数学、语言学、材料科学。

托福与雅思口语、写作仍为备考难点,GMATGRE考试人次此消彼涨

托福考试官方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学生托福平均分依然维持2020年的87分, 阅读23分和听力22分,口语20分较上一年下降一分,写作平均分(22分)达到近10年新高。2021雅思考试全球成绩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考生的雅思总分为5.97分,写作(5.76)和口语(5.55)成绩普遍弱于其阅读(6.04)和听力(6.27)成绩。

GMAT考试官方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GMAT中国的考试人次显著下降,2021年的考试人次为27,066,远远低于2017年(48,822)。2021年中国学生的GMAT平均成绩(594)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87)。

与GMAT中国的考试人次形成反差,2020-2021中国内地GRE考试人次为60,081。中国内地考生的平均分为:数学165.6,语文152.3,写作3.3,数学成绩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语文成绩首次逼近美国考生(152.6),而写作则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近年来各大商学院对GRE考试成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商科在全球GRE考生中的占比也增长至10%。在GRE中国内地考试的学生中,申请自然科学(8289)、商科(6665)、工程学(4701)、社会行为科学(3769)的人次较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六神温润菁萃沐浴露 冬季干燥的克星
中巴区块链国际培训项目签约 培养国际化区块链人才
人保寿险2022年理赔年报出炉,数据告诉老百姓如何投保
日薪1200元请不到家政阿姨?58同城汇聚优秀劳动者全力保障供应
“芯片级”原料成行业大热成分 巨子生物引领领美业成分新潮流
2022“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在京召开
重磅来袭!2023年南部战区空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165名!
六神温润菁萃沐浴露 新年有新“肌浴”
重磅|恒创睿能与广州公交集团、广州环投集团成立梯次利用合资公司
不用问国产车哪个牌子质量好,上汽大通MAXUS这两款车值得一看!
有声作品高级研修课线上精彩开讲
齐美矫正:出国前的你,做好牙齿健康护理了吗?
科曼共享专访坤巨实业钟鸣:全力打响春节保供战!
重庆治疗不孕不育的收费标准?重庆送子鸟专科医院
哪个牌子的抽油烟机好?暖心守护居家烹饪环境
东海制药:布局确定性增长品类,共享眼健康市场财富机会
六神菁萃沐浴露 满足各类肌肤需求
六神菁萃沐浴露 给不同肤质专属宠爱
金匠奖年度十大营销案例 | 伊利牧场焕新回归,从种草到拔草成功唤醒品牌活力
两年蝉联广州链家“百万门店”称号,李雄伟的管理经验分享
面向更多工作负载加速,解读芯片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美中轴线》第二季新春伊始圆满收官,新潮音综为中轴文化助力
金兔来福,好运不断!广东OPPO开启金色新年活动!Reno9等你来拿!
孩子“阳”后,如何做好眼部防护?北京爱尔英智范春雷主任来支招
独角兽企业后备军,清研精准跻身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
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与泛娱乐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出海印尼机遇?
数新网络DataCyber赋能云数据智能操作系统建设,撬动数字信创产业新发展!
腊八日销超30万单,三米粥铺助力加盟商实现创业梦!
猎聘联合澎湃新闻举办“信心2023—年度非凡盛典”活动 揭晓2022全国年度非凡雇主名单
记忆守护行动——关爱脑健康,科学来护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