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上,深圳图书情报学会理事长、深圳图书馆副馆长王冰就儿童阅读与美育教育价值发表演讲。他表示,“希望通过绘本美育的深度探讨,让大家不仅可以看见中国原创绘本的崛起已经是一股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深圳图书馆非常愿意助力中国原创绘本发展,同时也想探索从共读到共创,从审美启蒙到社会的教育”。文伟旗绘本美术馆创始人李文对在场嘉宾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与致敬。她说:“我知道正是这些深情的创作者,通过他们的画笔和文字,把他们对孩子和对世界的爱传递给了我,今天我要借深圳图书馆北馆这座智能的、读者友好的、书香飘飘的宝藏之地,向推动中国原创绘本艺术发展的老师们致敬。在这里我也欢迎在座的各位带上孩子、家人、朋友,到文伟旗绘本美术馆去看一看中国第一个绘本美术馆,在那里展示了各位老师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文伟旗绘本美术馆呈现给所有人的一份美丽的、厚重的礼物。欢迎线上线下的朋友来到美术馆,享受绘本艺术之美!”


本次与会嘉宾语文教育研究者王林,用“犟龟”的故事举例了AI时代图画书的育人功能,表明教育不应执着于标准答案,“绘本就是让孩子和真实的人生做连接,让孩子去思考”。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嘉宾的强烈共鸣。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的演讲主题,因本人无法到场,由文伟旗绘本美术馆馆长周翔代讲,海飞回望中国童书发展的几十年,绘本已经成为中国童书最亮丽的风景线,他说“文伟旗绘本美术馆的建立,既是绘本发展的缩影,也是绘本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原创绘本美丽的新标志。”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文化学部主任、副教授杨忠认为“优秀的原创绘本,每一本都是一座可移动浓缩的美术馆”,并指出绘本美术馆在当下作为感性“孵化器”具有超越传统阅读空间的深远意义。



绘本创作者王祖民、黄丽、九儿则从自身真实经历阐述了绘本创作要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观察。王祖民认为,要“通过生活之眼发现生活的乐趣”、“要把童趣画到绘本中”。黄丽点明作品《外婆家的马》中“虚与实是并存的,虚是孩子的想象,实是孩子与外婆的日常生活”。同时,她以自身在寺庙的生活观察,叙述了“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九儿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自己将创作目光聚焦北方荒野文化、开启现实题材图画书创作与研究。她着重指出,“这类作品的创作格外不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画家的想象力还会受到诸多限制——更需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去构建一个虚构的却又非常真实的世界”。



绘本艺术传播上,文伟旗绘本美术馆馆长周翔与现场嘉宾展开对谈,进一步强调艺术应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周翔提出,要“把孩子往君子的方向培养”,着重塑造品格与审美。童书作者阿甲对此呼应,指出“礼与美是相通的”,强调传统礼仪与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关于美术馆的未来规划,文伟旗绘本美术馆创始人李文表示,将持续学习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希望送给孩子们一份永恒的美之礼物”。


在寄语年轻创作者时,图画书创作者郁蓉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最终要回答的是对自己是否满意”。她分享道,对自己而言,“最好的良师益友正是困难与挑战”。同为图画书创作者的李星明则提出,年轻创作者应“保持真诚、善良与中立”,并引用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之言,希望自己与他人能不被外界的是非高低所左右。整场对谈通过深入交流指出,绘本创作的本质是向内探索,优秀的原创绘本应实现艺术表达与情感世界的真诚相遇。

本次分享会吸引了众多绘本爱好者前来参与。分享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梳理了中国原创绘本的审美价值与教育功能,不仅搭建了创作者、研究者与公众的对话平台,更从文化传承与美学启蒙的维度,为中国原创绘本的美育体系建设提供了专业理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