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湖州师范学院“浙里探绿矿·青春两山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踏入余村,以脚步丈量、用行动探索,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曾经,余村因采矿作业生态受损,村民依赖矿山谋生,发展模式粗放。2004年,随着“两山”理念的指引,余村果断关停矿山,开启转型之路。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发展典范。
实践团首先来到余村冷水洞,成员们仔细观察周边地形,昔日因采矿作业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已被葱郁植被覆盖,溪流清澈见底。关停矿洞后,经过多年生态修复,这里重新焕发绿水青山的生机,展现出“两山”理念下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与几名游客展开交流。游客们表示,自己主要是被余村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氛围所吸引,但对于余村由矿坑转型发展而来的历史并不了解。这一发现让成员们意识到,在生态转型成果显著的同时,加强余村转型故事的传播、深化游客对“两山”理念认知的重要性。
随后,实践团走进当地书店,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书籍文献,深入了解余村的发展脉络。泛黄的照片、详实的文字,记录着每一代人为余村转型所付出的努力,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矿坑蝶变背后凝聚的艰辛与坚守,进一步明晰了“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
从矿坑废墟到生态样板,这场青春调研不仅为新时代矿山转型积累了一手数据,更以教育者的视角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社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教育学院实践团将持续深化调研成果,让“两山”理念在青春实践中绽放出更绚丽的时代光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