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口腔健康标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标准建议80岁老人至少应保留20颗功能牙,以确保正常的咀嚼功能和营养吸收。
然而,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牙周病患病率高,成人各年龄组(35~44岁、55~64岁和65~74岁)的牙周健康率均不足10%,55-6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仅为5.0%。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北京和风口腔种植中心主任李文超主任指出:“临床上接诊的年轻患者中,多人已缺失3-4颗牙齿,剩余牙齿状况也不容乐观。如不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8020'目标的实现。”
“很多人误以为牙齿缺失后直接种植即可,实则不然。”李文超主任强调,牙周健康如同建筑物的地基,地基不牢,再先进的种植体也难以稳固,牙周健康才是种植成功的“隐形基石”。
李文超主任介绍,牙周炎会悄悄“啃食”牙槽骨——就像地基被掏空,想种树(种植牙)自然困难。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若未控制炎症就种牙,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达15%-20%,5年留存率比健康人群低23%,给种植牙带来极大挑战。
这些“凶手”如何作案?牙周致病菌会持续破坏牙龈和骨骼,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发炎、松动,最终可能让种植牙“功亏一篑”。因此,种牙前必须先给牙周“消炎”,让口腔环境达到“种牙标准”。
种牙前,牙周得闯过这几关
不是所有牙齿缺失都能立刻种牙,牙周要先通过“体检”:
- 骨头够不够?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得能容纳种植体,骨量不足可能需要先“补骨”;
- 炎症消没消?牙龈不红肿、不出血,牙周袋深度控制在3mm以内才算合格;
- 卫生习惯好不好?种牙后需长期维护,若平时不爱刷牙,炎症容易复发。
“我们会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李文超介绍,轻度患者消炎后可常规种植;中度患者可能需要先做牙周手术“修地基”;重度患者则需先稳住病情,再评估种植可行性。
种植后 维护比你想的更重要
“种植牙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维护才是‘保鲜剂’。”李文超医生强调,就像种完树要浇水施肥,种植牙也需精心呵护:
- 定期“体检”:第一年每3个月查一次,之后半年一次,及时发现小问题;
- 清洁要升级:用软毛牙刷、牙线、冲牙器仔细清理种植体周围,避免细菌“安家”;
- 管好全身病:糖尿病患者要控好血糖,血糖波动会影响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
- 戒掉坏习惯:别咬硬壳坚果、冰块,戒烟限酒,减少对种植体的刺激。
李文超医生建议,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加速吸收,拖得越久,种牙难度越大。发现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问题,应及时排查牙周炎;若牙齿已缺失,尽早找专业医生评估牙周状况,制定修复方案。看病应及时,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