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先生,40岁,某单位技术骨干,妻子是小学教师,女儿正在上小学,全家住在单位附近的自购房中,每月需还房贷2500元。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q先生平时工作忙碌,但总说“一家老小都靠我,得撑住了。”
体检预警:“不速之客”甲状腺结节
2025年4月初,单位组织年度体检,q先生像往年一样做了基础项目,但拿到体检报告时,“甲状腺左侧叶不均质结节(TI-RADS 4b)甲状腺左侧叶低回声结节(TI-RADS 3)”的描述让他心头一紧——他记得医生说过,4类结节恶性风险较高,尽管平时没感觉脖子疼或吞咽不适,但“恶性”两个字像根刺扎进心里。第二天,q先生请了一天假,赶到省里三甲医院甲乳外科检查,结果基本与体检报告一致,并提示颈部淋巴结增大。“先做穿刺活检吧。”医生的话让q先生瞬间冷静下来——只有明确病理,才能对症治疗。
确诊时刻:甲状腺癌的“当头一棒”
因单位安排4月中旬必须到成都出差,考虑成都的好医院比较多,正好借机再复查一下,故16日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行甲状腺左叶细针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癌。等待结果的3天里,他失眠了:如果确诊癌症,手术费、后续治疗费从哪来?女儿的学费、房贷……妻子安慰他“大不了卖车”,但他知道,那是家里唯一值钱的“备用金”。出差回家后全家协商一致马上手术治疗,术后确诊甲状乳头状癌,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但后续还需碘131治疗。拿到病理的瞬间,q先生反而松了口气——“至少不是最凶的类型”,但随之而来的是现实的压力:手术前后已花费3万元,术后碘131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多次)每次约2-3万元,加上复查、药物,总费用可能超15万。
理赔报案:一份保单的“及时雨”
q先生想起,2019年妻子帮他投保了平安福19重大疾病保险,保额30万元,年交保费1.29万元,已交7期。“当时觉得贵,但现在看来……”他立刻翻出保单,拨打了平安客服95511报案,客服引导他通过“平安金管家”APP提交理赔申请,并告知需准备的材料:身份证、银行卡、疾病诊断证明、完整病历(含穿刺活检报告、术后病理报告)。6月3日,q先生带着材料到平安人寿当地支公司提交申请,符合平安福重疾19条款中“恶性肿瘤”的赔付标准。
30万到账:“这笔钱,救的是全家人的心”
6月18日,q先生的银行账户收到30万元理赔款。短信提示音响起时,客户正在和医生讨论后续的治疗方案,“这30万,够手术费、碘131治疗,还能覆盖未来3年的复查和药物。”q先生说,“最关键的是,不用找亲戚借钱,不用动用女儿的教育金,妻子也不用偷偷去兼职打工。”他给平安人寿的客户经理发了条消息:“以前觉得保险是‘花钱买安心’,现在才懂,它是真能接住风险的‘安全网’。”
案例启示
q先生的理赔经历,折射出重疾险的核心价值:弥补收入损失,覆盖治疗康复成本,维持家庭生活稳定。作为家庭支柱,4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期,一场大病可能让家庭经济瞬间崩塌。保险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救命钱”,让患者安心治疗,让家人不必为钱妥协。正如q先生所说:“健康是1,其他是0。但有了保险,这个‘1’倒了,后面的0也能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