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山区自然艺术季
围绕“美丽中国我先行”的主题,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主办、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协办、深圳市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南山区自然艺术季暨自然艺术装置大赛即将在这火热的季节中拉开帷幕。
南山区自然艺术季课程表
江风索我吟,山月唤我饮。我们从自然中走来,又与自然融为一体。认识自然,拥抱自然,尊重自然永远是不可忽视的话题。精彩纷呈的课程与活动,接下来我们将为你一一揭秘。首先开始的,是我们的生态大讲堂。
大师讲堂
自然万物教给我们的美育课
大自然里本真的色彩,是人类的灵感之源,17世纪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色彩分类体系,源头就是参照动物、植物与矿石的颜色制定。讲座围绕在深圳生活的2万多个生命物种,用色彩、线条、对称、螺旋、结构……详细解析蕴含在自然万物中的韵律与美感。
时间:2025年7月19日(周六)10:00-12:00(9:30签到,含30分钟互动问答时间)
地点: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演播厅
参与对象:所有报名自然艺术季的团队成员
讲师信息
南兆旭导师
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长期研究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主张“在地关怀”,关注、记录、保护深圳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史迹。
创作图书作品:《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深圳记忆》《山水相望》(香港)、《解密深圳档案》等九部。
创作纪录片作品:《深圳民间记忆》《梦开始的地方》《野性都市》等八部。
精彩的课堂讲座,既让我们了解神秘的自然故事,也让我们重新领略自然之美。接下来,让我们走出课堂,去湿地中看一看。
生态导赏
邀请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环保志愿教师和跨界导师带领孩子和家长实地考察湿地公园,了解华侨城湿地的历史变迁和存在意义,深入观察和了解湿地的微生态,认识湿地常见的自然动植物,近距离观察被誉为“滨海湿地生态博物馆”的华侨城湿地。
路线:生态展厅-红树小径-月亮步道-觅幽阁观鸟屋(沿途讲解华侨城湿地历史概况、湿地生态功能,红树林知识、鸟类知识等,具体讲解内容根据当天实际情况而定)。
活动对象:入围参赛队伍
活动时间:
7月26日|第一场9:30-11:00/ 第二场14:30-16:00
材料与结构课堂
“自然构造师”——湿地里的结构探索与搭建游戏
【课程简介】
在华侨城湿地公园的自然艺术季中,我们邀请小小“自然构造师”们开启一场关于结构与形态的奇妙探险!孩子们将在专业建筑师引导下,学习基础的立体构成知识(点、线、面、体),认识结构的基本原理(如稳定、平衡、连接)。孩子们将动手实践,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搭建。他们将尝试运用线材的拉伸与编织、板材的折叠与围合、块的堆叠与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微型湿地建筑”“奇幻生物巢穴”或“光影艺术装置”。
【课程目标】
本活动旨在激发儿童的空间感知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亲近自然、感受材料特性的过程中,理解结构之美与自然智慧的巧妙联系。
【课程时间】
7月25日|14:30-17:00
【课程地点】
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演播厅及自然教育之家教室
导师信息
周慧星导师
深圳大学建筑学硕士,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城市升维板块童教系列活动项目负责人,2020首届AIMKIDS青少年设计竞赛金奖指导老师,深圳市多所小学建筑课程校外特聘老师,擅长培养儿童建筑空间想象与创造力。
生态工作坊
课程一
湿地建造——为湿地公园动物搭建栖居所
以中国传统建筑南北方差异化发展特征,讲述不同材料在建造中所呈现的实用功能与可持续性价值,从生态环保的理念出发,为湿地动物们搭建地域特性的栖居艺术装置。
【课程目标】
1.建筑通识:从建筑史出发,结合材料类型、空间功能、在地性、建筑美学多维度理解建筑的形成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人们对湿地公园在地性搭建的自然装置的想法与落地。
2.能力培养:从建造思维出发,培养孩子兼具理性规划和艺术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操落地的能力。
【课程亮点】
1.带孩子发现身边习以为常的建筑之“美”;
2.通过对身边环保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培养孩子日常的环保意识。同时让孩子认识到环保无处不在,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宏观布局能力。
【课程时间】
7月29日| 9:30-12:00(讲授作品概念)/14:30-17:00(完成作品小稿)
【课程地点】
华侨城湿地自然教育之家
导师信息
陈丹平导师
建筑师,2024年东莞“归园新所”项目荣获东莞百千万工程设计一等奖。荣获2021FA青年建筑师优秀奖。
他的多件作品发表在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媒体与杂志上:“SMOORE总部工业园”改造项目荣登《DOMUS》杂志2020年7月刊封面,同时该项目被《当代中国建筑实录》收录出版。“十点创意饮品店”项目荣登《建筑实践》杂志2019年7月刊,“南头古城植物楼”项目荣登《建筑实践》杂志2020年深圳四十周年特刊,“SMOORE江门工业园”改造项目荣登《建筑细部》杂志2023年第2期刊,“城市与城中村的二元结构”系列城中村改造项目收录于2025年《世界建筑导报》221期,2018年“十点创意饮品店”项目受邀参加中国第三届设计大展,2020年“南头古城植物楼”参加南头古城设计集群建筑展,深圳华·美术馆“时间剖面——深圳建筑的可能性”展览,2023年“第五立面交响曲”参加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之春景梧桐-城村拼图南头古城展。
课程二
风语自然——可持续生态的呼吸与律动
通过讲解风能与自然材料的结合,传递环保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艺术与生态的共生关系。
【课程目标】
1.知识传递:了解风动装置原理、环保材料再利用的意义。学习如何将自然元素(风、光、植物)融入艺术创作。
2.能力培养: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亲子互动+跨家庭合作)。锻炼动手能力与空间设计思维。
3.情感价值: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责任感,通过艺术表达与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思考。
【课程亮点】
将STEM(风力工程)与艺术表达结合;
通过“废材→美”的转化直观体现可持续环保价值;
亲子共创强化家庭环保习惯养成。
【课程时间】
7月31日|9:30-12:00(讲授作品概念)/ 14:30-17:00(完成作品小稿)
【课程地点】
华侨城湿地自然教育之家
导师信息
叶碧华导师
持续从事与时尚相关的当代艺术创作,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形态,其作品游离于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缝隙,寻觅身边细微的事物而从中发现创作的可能性。作品《Hairpin》获得2016年德国红点概念奖等多项大奖,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多个展览,以及被荷兰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国内外美术馆所收藏。
关于2025年南山区自然艺术季自然艺术装置大赛内容的揭秘就到这里,意犹未尽,不如亲身体验,孩子们赶快收拾好行囊,老师们已经在等候大家了,愿我们一起度过一个美好且有意义的暑假,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