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2日,以“致春天·变局中的内生与外源”为主题的2025乌镇健康大会暨第四届OTC大会在浙江乌镇盛大举行。此次大会聚焦医药创新与健康管理两大核心议题,其中,由昆中药1381精心策划主办的“脾胃大师宴”成为一大亮点。该活动以饮食文化为媒介,生动诠释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文化盛宴。
快节奏时代:脾胃健康成健康中国新课题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公众健康意识正经历从“疾病治疗”向“预防管理”的深刻转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养护对于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五味调和是维持脏腑平衡的关键。
饮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八大味道——酸、甜、苦、辣、咸、鲜、臭、麻,与中国人的饮食生活紧密相连。这八种味道各具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酸味菜品增添独特风味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胃、助消化功效,契合中医酸味入肝以疏泄助脾的理论;甜味在江南菜系中运用广泛,能补中益气;苦味在粤菜中的苦瓜等菜品里体现,可清热泻火;辣味在川菜中占据主导,能行气散寒;咸味是众多菜肴的基础调味,维持着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鲜味在海鲜类菜品中尤为突出,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臭味虽特殊,但在一些地方美食如臭豆腐中,经特殊发酵工艺处理后,具有独特风味且能促进食欲;麻味在川菜和湘菜中常见,可温通经络。
此次“脾胃大师宴”以这八味为线索,通过精心设计的菜品呈现中医“五味调和”理念,倡导公众关注脾胃健康与科学饮食的关联。
昆药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颜炜
守正创新:古方智慧对接现代需求
本次会议获得“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这一殊荣的是昆药集团旗下昆中药的参苓健脾胃颗粒。该产品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经典名方,历经数百年传承改良而成,以茯苓、白术等药材为核心,针对现代人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常见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未病先防”的核心理念。
“脾胃大师宴”并非简单的饮食展示,而是中医文化的情景化表达。正所谓“好脾胃才有好滋味”,脾乃后天之本,开胃的前提在于健脾,脾胃相互协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胃的受纳腐熟能力才会增强,如此方能形成良性循环。
这场宴席的菜品设计,深刻契合中医脏腑理论精髓。酸味入肝,在中医五行理论里,肝木可克脾土,但适度的酸味能发挥疏泄作用,助力肝气条达,避免肝气郁结对脾土的过度克制,从而间接起到助脾之效;甘味入脾,具有补中益气之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滋养;辛味入肺,可行气散寒,促进气血运行,使脾胃的气机更加通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每一道菜品都是对中医智慧的生动诠释,让参会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医文化与脾胃健康的关系。
行业趋势:健康服务向场景化延伸
当前,健康产业正从单一产品供给转向多元化服务生态构建。24部门共同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鼓励企业将传统医学智慧融入生活场景,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此次“脾胃大师宴”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缩影。
通过沉浸式体验,将中医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健康实践,有效推动了“药食同源”理念在大众层面的认知深化。参会者在宴席中亲身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对“药食同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明白了饮食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业内专家指出,中医药现代化需兼顾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昆药集团以“脾胃大师”IP为纽带,成功联动饮食文化、健康科普与产品研发,为行业提供了传统医学现代传播的参考路径。这种文化 + 健康的模式,既符合国家“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的政策导向,也契合公众对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需求。
从《味道大师》的文化叙事到“脾胃大师宴”的实践探索,昆药集团的尝试折射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在坚守经典的同时,以创新表达连接现代生活。正如乌镇健康大会所倡导的“内生与外源”主题,中医药的传承既需深挖理论精髓,亦需借助科技、文化等外源性力量实现活化利用。
据悉,当日晚宴现场,嘉宾以“筷为笔、味为墨”,在八味交融中感受脾胃养护之道。这场跨越古今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更揭示了健康产业未来的方向:以文化浸润提升健康认知,以场景创新服务大众需求,让千年智慧真正“用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