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包括艺术领域。当传统舞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此,智能舞蹈编创家单潇敏提供了一个答案。这位在舞蹈领域卓有建树的创新者,用她的智慧与热情,将艺术与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首动人的舞曲,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编排动作,而是由一种智能技术可以快速生成与音乐完美契合的舞蹈动作。这正是单潇敏研发的核心项目之一——基于多维音乐情感匹配的舞蹈创编系统V1.0。
(图/单潇敏)
在本次采访中,单潇敏给我们介绍道,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够精准分析音乐的节奏、情感与风格,自动生成与音乐匹配的舞蹈动作序列。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舞蹈编排效率,更彻底改变了传统编排中烦琐的手动设计流程。编舞者可以利用系统生成的基础动作进行二次创作,赋予舞蹈作品更多个性化的表达,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得以更加专注于艺术本身的创新与提升。与此同时,该系统还支持多种音乐风格的适配,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流行曲目,都能够生成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方案,为舞蹈创作打开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她表示:“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通过技术更轻松地参与到这一表达中。”
此外,单潇敏还谈到了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何让生成的舞蹈动作兼具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是她团队攻克的难题之一。为此,他们与音乐家合作,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音乐情感与节奏,确保每一段舞蹈动作都能够深度契合音乐的内在情感。另一个重要突破是个性化编排方案的实现。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分析舞者的身体数据与个人风格,生成定制化的舞蹈动作,让每一位舞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她的技术成果展现了她对舞蹈与科技融合的深刻洞察,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业内专家指出,她的技术成果标志着舞蹈编排进入了更高效、更创新、更个性化的时代,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图为单潇敏与舞伴进行舞蹈编排)
值得注意的是,单潇敏并未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在她看来,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与传统文化的共生共荣。她将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与现代技术结合,赋予每一个技术生成的动作以文化内涵,使其既富有现代感,又保留传统韵味。这种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打开了舞蹈艺术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新局面。她希望通过数字化的舞蹈创作,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舞蹈的独特美感,同时推动全球舞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她坦言:“科技赋予舞蹈新的生命,而传统赋予它灵魂。”
不仅如此,单潇敏还将与多家艺术机构和学校合作,将智能舞蹈创编系统引入教学和创作中,为年轻舞者提供技术支持。她认为,技术的普及不只是提高效率,更是让更多人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通过该系统,初学者可以轻松掌握动作,专业舞者则能获得更丰富的创作灵感,实现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覆盖。
最后,单潇敏总结道: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舞蹈艺术的边界将被不断扩展。她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激励更多人用舞蹈来表达自我、连接世界。正如她所说:“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故事和梦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它始终是我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方式。让我们用科技为它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文/陆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