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最直接影响人类能否生存下去的生态因子,现代科学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心理和生理有着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中国森林生态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稳健提升,发展森林康养事业得天独厚,潜力巨大。
一、坚持践行“两山”理念。森林康养既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一项造福大众的公益事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路径,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各森林康养事业建设单位要坚定信念,不断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经验,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做到严守底线、物尽其用,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则,强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导功能管制,在确保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确定其利用强度、方式和目标。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功能,不搞大拆大建,适当添平补齐,不搞超标准、脱离实际需要的建设项目。
三、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应紧紧围绕森林四库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森林康养基地林下经济、林下中药材发展,促进林产品和森林康养食材、食品、饮品加工开发,打造康养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森林康养健康服务功能,推动全民健康,拉动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业带多业”的发展新格局。
四、坚持产业创新发展机制。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融合发展,做到合力共建,部门协调,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制度和途径,促进社会资本向乡村、林区聚集,壮大森林康养产业。运用多科学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服务保障,不断增添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动能,共同推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五、持续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是发挥森林康养功能的核心载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各地应提高森林康养基地在健康促进、亚健康调理、慢性病康复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更多高品质的森林康养基地,发挥森林环境的多元功能,同时增强森林康养基地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产品,使其承载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六、促进形成发展森林康养的良好氛围。加大森林康养品牌建设和营销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传统纸媒、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等方式拓宽森林康养宣传渠道,提高消费者对于森林康养产业的认知程度,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引导森林康养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方式、新潮流。充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七、坚持不断夯实森林康养理论基础。加强森林康养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森林康养科学理论科普,广泛宣传森林康养的重要作用和先进典型,推动各地进行森林康养医学实证研究,充分利用科学数据促进市场消费扩大和行业公信力建设,注重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森林康养师新职业建设,加强行业专家智库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快制定森林康养标准,提升产业总体发展质量,促进优胜劣汰。
八、坚持共享产业成果。各森林康养建设单位立足各地实际,共寻机遇、共谋合作、共赢发展,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森林康养数据库,共享产业政策、市场、案例,开放非涉密的研究成果,形成森林康养产业先进经验交流常态,共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之策,打造成熟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把广大乡村的“绿水青山”变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实现农民增收,带动产业兴旺,共同把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成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高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