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
《致敬 · 对话中国》——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是由威尼斯政府官方许可意大利文艺复兴国际文化与艺术协会主办的艺术展览活动,是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项目之一。
一、全部参展作品抵达威尼斯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3日16时58分(罗马时间2024年11月3日09时58分),参加2024年第6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致敬 · 对话中国》的全部艺术作品,抵达威尼斯展览现场。
参展作品从码头搬入展览场馆(意大利威尼斯圣基亚拉教堂)
二、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撰文发声
意大利著名评论家和艺术史家萨维里奥 · 西米 · 德伯吉斯
在《致敬 · 对话中国》平行展即将开幕之际,意大利艺术界知名人士及威尼斯官方多次发声表示热烈欢迎,继威尼斯市市长致函之后,著名评论家和艺术史家萨维里奥 · 西米 · 德布尔吉斯教授撰写长文,对远道而来的中国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展览,表达了热忱的欢迎和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家的敬意,文章中文节选如下——
一个有待发现的世界
自从我上次参加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展览以来,已经过去了多年。现在,我有机会面对此次参加6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致敬 · 对话中国》的以画家、雕塑家、雕刻家、摄影师等不同类别组成的中国参展艺术家的创作进行一次新的回顾,他们在多种媒介中表达了与西方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艺术概念。1999年,我在威尼斯与栗宪廷、朱莉娅 · 科尔曼和卢多维奇 · 博伊斯共同策划了一场展览,后两位的画廊“中国当代”是当时欧美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传播的先驱,特别是在伦敦、纽约以及北京本身,在798艺术区的兴起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名字是由一个不寻常的事实提出的,即我面对的是来自遥远地方的艺术家的展览提案,这既是因为明显的地理距离,也是因为我刚刚开始面对的未发表的文化方法。从那以后,几年过去了,但这些艺术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很有名,而且仍然很有名。正如栗宪廷先生在图录中的评论文章中指出的那样,他们面向艺术创作的前景是一个共同的、无可置疑的起点,它提到了纽约波普艺术。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在之前的一次发言中已经强调了波普艺术与中国具象现实主义基底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60年代末得到了巩固。然而,与此同时,我发现了与传统的联系,在东方国家的其他背景下,这种联系在所需的历史连续性中仍然更加明显。例如,这出现在对最古老的技术的引用中,比如书法,出现在形式上比西方艺术史上流行的图式和标签公式更自由的风格变化中。然而,中国文化仍然是东方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和精神,这代表了这些地方最具象征意义的特征。据说,要了解诗人和他的诗歌,你必须去他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同样,出于这个原因,我多次(至少十几次)去中国实地访问,从北部和内蒙古,或从与朝鲜的边境,到成都和四川,或再往南到靠近香港的厦门或深圳,从太平洋的东海岸,到更内陆的西部,再到一个有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城市乌鲁木齐。显然,我们不能忽视被普遍认可的大都市,如北京和上海。因此,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探索这个伟大的国家,对于它的丰富的历史,你也会不停歇的想去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度,它独特的传统文化范围也是分散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各个民族所固有的。就像一个古老的潘多拉魔盒,它的财富仍有待发现。这反映在对艺术的普遍奉献上,这种奉献容易受到西方已经发生并继续表现出来的事情的影响,但文化遗产区分了它的起源、多元意图、不同的风格和研究兴衰。我们各自世界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追溯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因为它具有众所周知的商业意义。但是,在文化发现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比较孔子的智慧思想与柏拉图的智慧思想,以及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辨复兴,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利玛窦就是那个预见到真正意义的人。通过运用记忆知识和吸收古代语言文字,比较文化,他在中国领土上完全融合,在那里他能够将人文文化与即使在西方也难以发展的科学文化相结合。由于他在朝廷受到尊重,他成功地在尊重当地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了传教和福传工作,以至于在他去世时,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土地上与其他耶稣会同志一起被安葬的西方人。他的陵墓和天文台是那些像我一样,想在反复前往北京的过程中向他致敬的人参观的地方,从而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人类和科学的特点。自1999年以来,中国艺术在威尼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反馈,从威尼斯双年展获得了官方展馆,再到许多其他引起强烈兴趣的举措,本次展览展示了众多将获得进一步积极赞誉的艺术家的作品。今天,在威尼斯圣基亚拉教堂,《致敬 · 对话中国》这样一场丰富的即将开幕的展览表明了强调巩固这座城市与中国艺术家关系的意愿,这些中国艺术家将再次与威尼斯世界交流。在圣基亚拉教堂(后来被称为玻璃大教堂)中,大量来自当代中国背景的重要作品表明了继续进行这种比较的重要性,这种比较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发展,它们都是极具启发性的作品。第一次感受到的冲击是强烈而决定性的,以至于它仍然印在记忆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不仅从形式角度出现的原创性,从艺术家们不时提出的交流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显然,展览的各种作品是以随机和混乱的顺序排列的。然而,从更深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丢弃了很多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障碍,那些障碍通常是为了起到威慑作用,以突出一些趋向可能的时代错误。一句源自儒家的中国谚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通过具象艺术中采用的各种阅读工具,可以注意到,将过去与这些结果联系在一起的隐藏线,在这些中国艺术家想要赋予他们的视觉意义的愿望中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采用某种现实概念的情况下,也要诉诸于与生俱来的必要的象征和概念回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用清晰直接的语言发出信号、传达内容(无论是什么)是多么恰当,这仍然是比绘画更传统、在某些方面更直接的方式。特别是在艺术学校、学院和大学的刻苦练习和不断应用,使他们能够毫无问题地使用这种媒介,以至于艺术创作总是充满活力、迷人和富有暗示性的意义,显然,如果我们将其与当代西方美学参数联系起来,这些作品具体展示了艺术媒介固有的开放交流和各种表达的可能性。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作为最不为人知的,当然不代表是次要的东西,而是让我们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起源,从印度地区延伸到中国的东部地区。即使在艺术史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平庸偏见的局限性,这些偏见揭示了知识的不完美方面,尽管我们意识到,在二十世纪初,在维也纳学派的代表约瑟夫·斯特日戈夫斯基(Joseph Strzygowski)或法国学者埃莉·福雷(Élie Faure)的研究中,正如乌多·库尔特曼(Udo Kultermann)在其著作《艺术史》中所说,“他以同样的强度致力于全球所有地区的古代文化以及二十世纪的艺术”,始终考虑到无论是匿名的印度艺术家还是著名的中国艺术家,甚至是我们更熟悉的维拉斯奎兹、戈雅、塞尚或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伊塔洛·斯维沃(Italo Svevo)在这方面的一句话非常贴切,非常明智,似乎微不足道:“过去总是新的:它随着生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似乎被遗忘的部分会重新出现,而其他部分则会因为不那么重要而沉没。现在就像管弦乐队的指挥一样指导过去”。这就是横向性和疯狂性,也从多元的角度简化了当前中国艺术家的种类,他们来自中国,也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现在出现在具有暗示性的《致敬 · 对话中国》的展览中。 ——萨维里奥 · 西米 · 德伯吉斯(Saverio Simi de Burgis )
三、《致敬 · 对话中国》
被列为威尼斯城市节日项目
四、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致敬 · 对话中国》——2024年第6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
策展顾问:Claudio Giannini(马萨双年展/意大利文艺复兴协会主席)
策展机构:意大利文艺复兴国际文化与艺术协会
策展人:张杭新
中国学术主持:
李象群(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博导、艺术家)
李振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
意大利学术主持:
Saverio(威尼斯美术学院系主任、 教授)
学术支持: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5日-11月19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圣基亚拉教堂 (Ex Chiesa di Santa Chiara)
开幕式:2024年11月5日下午5点
展览场馆:意大利威尼斯圣基亚拉教堂 (Ex Chiesa di Santa Chiara)外立面
五、展览组织
指导: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组织
主办:意大利文艺复兴国际文化与艺术协会
协办:菲迪亚斯(杭州)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伙伴:
浙江国际协同创新研究院 · 当代艺术基金
支持: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
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
中华文化复兴工程产业联盟
出版(画册):意大利威尼斯市文化厅联合出版
合作伙伴:Barclays West 九如咨询
六、特邀艺术家
七、参展艺术家
(按组委会登记注册时间排序)
杨 冕 郑连杰 姚建伟 王林海 陈 曦 闵 达 肖 全 李承骏 黄国上 马东民 吴立民 陈国东 兰友利 张敏杰 林昀柔 李振鹏 陈文令 黄 瓯 朱发东 陈 岚 沈敬东 任 前 宋卫风 邱涛&杨肃羽 唐红平 刘永刚 石立峰 何 臻 殷 阳 郁天韵 李天元 何奇异 申树斌 李 平 陈文波 崔全顺 李晓峰 朱维彬 王晓鹏
作者:黄逸新
来源 咸宁网